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
B.“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诗人却拉出历史故事标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真挚。 |
C.颈联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器、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 |
D.“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年事已高的窘境。 |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钱 起①
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薛萝垂。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青琐②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
却惭身外牵缨冕③,未胜杯前倒接篱④。
[注] ①此诗作于钱起在大历年间为朝官时,此时诗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青琐:指宫廷。③仕宦的代称。④接篱:古代的一种头巾。《晋书·山简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诗题中的“酬杨补阙见过”,意为诗人感谢杨补阙拜访自己而作诗相答。 |
B.首联上句点明春日时分,下句泛写山景;营造出清幽、温馨、恬淡的意境。 |
C.颔联与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
D.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全诗语言清新浑朴,平易浅直,有王维之风。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
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
老牛叹
(金)杨果
老牛带月原上耕,耕儿怒呼嗔不行。瘢疮满背股流血,力乏不胜空哀鸣。
日暮归家羸欲倒,水冷萁枯豆颗少。半夜风霜彻骨寒,梦魂犹绕桃林道。
服箱①曾作千金犍,负重致远人所怜。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
(注释)①服箱,负载车箱。【小题1】诗的前两句(“老牛”“哀鸣”)用____、____两个词语来交代农夫对老牛发怒的原因。
【小题2】本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作简析。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①、
高适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②。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③。
因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④心,无因见明主。
[注]①诗人高适隐居淇上时,曾乘舟沿黄河河道游览沿岸各地,此诗脚为当时所作。②游边地。③舄卤(xìlǔ):盐碱地。④献芹:典出《列子·杨朱篇》,此处指向皇帝进献嘉言。【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自己由北而南的行程,表明下文所见之事并非偶然,而是社会普遍现象。 |
B.“深觉农夫苦”总领中间六句叙述,直白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感深挚沉痛。 |
C.五六句“虽”“犹”强调天灾不断点明了“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的根本原因。 |
D.此诗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并融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不加藻饰。 |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②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大历八年(773 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诗人遭诬被贬睦州司马,途径长沙作此诗。②贾谊曾被汉 文帝重用,后被疏远,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达三年。
【小题1】贾谊的经历,经常被后世诗人们写进诗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典。请根据第二单元的学习 内容进行推断,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典故的诗句是
A.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崔涂《喜友人及第》) |
B.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杜审言》) |
C.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D.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号。②戴公:本指戴逵,《晋书》中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事。【小题1】此诗前六句绘写雪后黄楼之景,后两句抒发________之情,写景精微细腻,写情深远绵邈。
【小题2】诗林广记评曰:“‘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尤妙”。这两句妙在何处?试作赏析。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留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舂米的水碓。【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
B.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憎还记得背日相逢的情景。 |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
E.“野碓无人夜自舂”化用唐代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句法,但陆诗写静,而韦诗写动。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学习本诗,同学们回顾、梳理出描写田园生活的一些古诗词。下列不属于田园诗歌的一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区》) |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②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曾任过监察御史,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郢:今湖北荆州。【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作者十分喜爱。 |
B.颔联写出作者看到竹鞭后心情非常激动,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
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 |
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