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居 秋 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A.落日残霞 |
B.老树寒鸦 |
C.青山绿水 |
D.红叶黄花 |
A.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 |
B.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
C.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 |
D.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
送装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
B.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
C.“胡尘”的意思是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借指叛军,此处是说裴判官落入敌军手中。 |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
C.“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
汴河亭①
许浑②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③。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经炀帝行宫
刘沧①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①刘沧:晚唐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小题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隋炀帝为了广陵赏花交从昆仑山流下的水分引凿渠,虽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
B.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反衬出隋炀帝东游的赫赫声威与奢华排场。 |
C.颈联用夸张手法写鼓声震天,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迎风招展,旗开之处,水底日月沉浮。 |
D.前三联所写内容,并非诗人亲见,而是通过想象、虚写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 |
A.首联“此地”指隋炀帝行宫,曾经御驾亲临的地方“浮云流水”间成为一片萧条。“竟如何”以反问引发思考。 |
B.颔联写美人香销,怨恨之情随宜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将抽象的感情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中。 |
C.颈联写宫外所见,诗人寓情于景,“残柳”“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蕴含诗人的惋惜之意。 |
D.诗歌前三联按“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的结构展开,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写景状物极富韵致,情真意远。 |
金错刀行
南宋·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小题1】说明这首诗的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小题2】概括并分析这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骢 马
唐·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释)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
落花二首(其一)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③。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④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指墙壁涂以青色的楼,后转化为妓院的代称,这里仍用作本义。②语出《洛神赋》“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句。③语出《南史》“(妃)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 ④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来写落花。【小题2】诗人笔下的落花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全诗赏析。
次韵①王定国扬州见寄②
黄庭坚
清洛③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绘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④。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释: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②元祐初,黄庭坚的好友王定国因直言进谏遭贬,出为扬州通判。③洛:洛河,可通扬州。④鸡头:鸡头米,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软糯香嫩,营养丰富,是水八仙之一。【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王定国先从扬州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韵、原字相和了这一首诗。 |
B.第一句径直说“清洛思君”,亦实亦虚,运用明喻,把对朋友的绵绵情思比作昼夜不断的流水,化具体为抽象,生动形象,含蓄劲拔。 |
C.第二句用“片帆”代指朋友北归的航船,“何日”写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切,这句不仅补足了前句思君的内涵,也表明对朋友遭贬的不满。 |
D.以颔联写出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关切,其中“犹”“却”两字,转接有力,含有无限感慨之意,意思陡下,可谓顿挫有力,曲折有变,诚为奇警。 |
E.尾联中指出“扬州”一直是商业都会,歌舞繁盛之地,“岂有竹西歌吹愁”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羡慕之情。 |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①
辛弃疾
莫折茶靡,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英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②?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抽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①作者力主抗金,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据考证,本词作于淳熙十五年。②鹈(tí)鴂(jué):即杜鸦。【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茶罐”,好象有人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
B.上闽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柳,共伊同摘”的往事,拓展了意境。 |
C.“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牡丹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和迎风得意的姿态。 |
D.这首词虽然是饯别之作,却一直不提离别,直到结尾,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因离别”,即戛然而止,艺术效果更佳。 |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飘零”两句,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从中可知此时词人内心的哀怨。 |
B.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昔日西池宴集的场面,主要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C.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事)迟迟不来。这所待之人(事)既可指女子,又可以理解成君主的赏识。 |
D.“春去也”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有惜春之情,又有对前途无望的忧愁。 |
E.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由喜而悲,由悲而怨,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