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猫的形象。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
陆游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①肠。鱼飱②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注)①胡:中国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 ②飱:同“飧”。【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较长,交代了带猫回家的原因及结果,更流露出作者抑制不住的兴奋、满意之情。 |
B.“昼眠共藉”“夜坐同闻”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人猫相依、孤苦而又温馨的画面。 |
C.“策勋何止履胡肠”一句赞扬了猫的功劳,诗人觉得它简直堪比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士兵。 |
D.最后一联是说猫捕鱼虽少,但整日不辞辛劳,而不去捕蝶嬉戏,也可算是无愧于主人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从全诗看,引发作者悲情的原因有哪些?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运用视听结合和远近结合的方法,一个“哀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
B.颔联写出秋天的典型特征,运用叠词“萧萧”和“滚滚”,使落木和长江更形象化。 |
C.颈联“常作客写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存状态,照应了后句独登台”,凸显孤独。 |
D.尾联“艰难苦恨”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作者写此句反映出他的无奈和激愤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尾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温汤客舍①
刘长卿
冬狩②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③在,还将妍丑付春官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②冬狩:指天子在冬季围猎。③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能鉴别人心邪正,后指明镜。④春官:礼部的别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城佳气”“汤熏仗里”展现唐玄宗冬狩温泉的气象之美,暗含赞美之情。 |
B.“千旗暖”与“万井寒”形成对比,分别写出了帝王的奢侈和百姓的贫寒。 |
C.诗人用司马相如“君门献赋”的典故,表达自己无人引荐、怀才不遇的无奈。 |
D.诗人赴京赶考,宿于温泉客舍,虽囊中羞涩,但仍能自安。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1)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yǐ):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全诗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
B.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
C.“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思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
D.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
E.全诗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结合颈联的含意简要分析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梅花 罗隐①
吴王醉处②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第,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②吴王醉处,指吴县,据宋人范成大《梅谱》,“吴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诗词中常用此典咏梅。【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画面。 |
B.“经雨不随山鸟散”写出盛开的梅花经历风吹雨打后凋零残败的情状。 |
C.“倚风疑共路人言”运用拟人手法,说梅花正和游人谈心,妙趣横生。 |
D.尾联情景交融,借梅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而自己终无所成的惆怅之情。 |
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感自己与琵琶女有颇多相似,请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从繁华的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 |
B.一个是满誉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曾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
C.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琴,一个能欣赏,他们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的“幽愁暗恨”。 |
选出对杜甫《登高》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丽图景。“哀”写出了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啭不绝的情景。虽一字未言悲,但处处渗透悲意。 |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作者独自登高,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再想到自己孤独登高、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苦恨”是烦恼和仇恨的意思,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极端不满和烦恼的心情。 |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使人联想到落木的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秋夜①
[金]元好问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谩说惊坯户②,皎日③何曾入覆盆④!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
(注)①这是1239年秋作者在离开济源返回故乡(太原)途中所作。当时金朝已灭亡5年。②坯户:指昆虫所封塞的巢穴。③皎日: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词。④覆盆:覆置的盆。比喻社会黑暗或沉冤难雪。【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写自己九死一生,后一句如实记录了战后的荒凉景象,街巷萧条,景中含情。 |
B.颔联“谩说”即“休说”,“何曾”即“不曾”,意谓“坯户”未听春雷,“覆盆”未见日光。 |
C.后两联借景抒情,诗人想到了济源的人民,想到了家乡和世事的变迁,不禁感慨万端。 |
D.首尾两联用语通俗,中间两联虽借用典故,但并不艰涩难懂,整首诗语言雅致通畅。 |
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这里作者借景抒情,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
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拟人和衬托的手法,写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使人望人生畏。 |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借自然界中最擅长攀越险地的动物反衬地势的险要,易守难攻。 |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诗人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劝告当朝统治者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 |
E.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全诗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名③。
注:①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 |
B.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 |
C.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写出了军队征伐的气势。 |
D.全诗写景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