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
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②,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崔中丞:崔敏,元和三年任永州剌史,与诗人关系较好。卢少尹:此人不详。少尹:即少府,唐代称县郡为少府。②五禽:指鸡、鸭、鹅、鸽、鹑五种家禽,五禽中鹅追赶人。【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点明卢少尹郊居的地方在偏僻的湘江岸边,四周无邻,远离尘嚣。 |
B.首联叙议结合,直接抒发了对世俗生活和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
C.颔联写在种满芍药的庭院里设筵招待“国老”“贤人”,表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
D.本诗白描叙事,而意蕴深远。描写得愈和乐,就愈能衬托出诗人的孤凄与悲凉。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①
岑参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因公从姑臧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作战,岑参作此诗送别。②“火山”“赤亭”地名,位于内地通安西大都护的交通孔道。【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开拓了送别诗新的意境,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 |
B.三、四两句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
C.五、六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 |
D.诗歌最后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可看作是岑参的理想和壮志。 |
江上(1)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
B.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 |
C.颈联意为年老还功业无成,无奈只能对镜叹息。 |
D.尾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报主”的拳拳之心。 |
A.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 |
B.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 |
C.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
D.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
秋思
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注)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注)莎鸡:虫子名。在这里指纺织娘。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①,公果溺死流海湄②。
有长鲸臼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③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注释)①凭:不用工具过河。②湄:水边。③罥:挂。【小题1】《公无渡河》的一二句“黄河西来……触龙门”和五六句“大禹……不窥家”写出了黄河_____ 的特点,它们分别使用了_____和_____的手法。
【小题2】上面两首诗都写了“公渡河而死”一事,前者繁、后者简,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明理由。
春日 游春
[宋] 晁冲之 [宋] 欧阳修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小题1】这两首诗歌共有的意象是_________ ,共同的情感是___________。【小题2】在描写春天景色方面,这两首诗各有妙处,请简要分析。
暮秋山行
岑 参①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②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③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诗人早年奔走京洛,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两度出塞,后辗转仕途,客死成都旅舍。②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③“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疲马卧长坂”一个“疲”字,以马的疲于山行,反衬了山间景色宜人。 |
B.三、四句以风吹空林、仿佛有人来表现山林的“空”,生动地写出环境的幽深寂静。 |
C.五、六句诗人的视角由天上转到地下,描绘了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的景象。 |
D.“千念集暮节”一句意为正是岁暮时节,在萧瑟秋风中,诗人百感交集,统领下文。 |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①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北宋文学家,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
B.“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
C.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
D.这篇悼念性的哀辞用诗歌形式写成,全诗只写遗物、遗事,平平叙来,感情真挚。 |
壬辰除夕①
清·黄仲则②
无多骨肉话依依,珍重相看灯烛辉。
饮为病游千里减,瘦因吟过万山归。
老亲③白发欣簪胜,稚子红炉笑作围。
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注释:①1772年冬,诗人游颍州、凤阳。十二月,回故里常州。此诗,在家中度岁而作。②黄仲则(1749—1783),常州府武进县人,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有诗名,一生穷困潦倒,为生计奔忙不已。③老亲:年老的父母。
【小题1】颔联写出诗人因生计奔忙的__________的情感,颈联描写出了__________的场面。【小题2】赏析尾联“屏却百忧成一笑,去年孤泪此时挥。”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
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
C.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
D.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