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一、二级达标校完成】
宋璟,邢州南和人。七世祖弁为元魏吏部尚书。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张易之诬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臣语,引张说为验,将廷辩,说惶遽,璟谓说曰:“
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若不测者,吾且叩阁救,将与子偕死。”说感其言,以实对,元忠免死。
璟后迁左台御史中丞,会飞书告张昌宗引相工观吉凶者。璟请穷治。后曰:“易之等已自言于朕。”璟曰:“谋反无客以首原,请下吏,明国法。易之等贵宠,臣言之且有祸,然激于义,虽死不悔。”后不怿。姚遽传诏令出,璟曰:“今亲奉德音,不烦宰相擅宣王命。”后意解,许收易之等就狱,俄诏原之。敕二张诣璟谢,璟不见。曰:“公事公言之,若私见,法无私也。”
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尝宴朝堂,二张列卿三品,璟阶六品,居下座。易之谄事璟,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卿谓第一何邪?”是时,朝廷以易之等内宠,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郑善果谓璟曰:“公奈何谓五郎为卿?”璟曰:“以官正当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玄宗开元初,以雍州为京兆府,复为尹。进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越俗始知栋宇利而无患灾。
召拜刑部尚书。四年,迁吏部兼侍中。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
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①此相饬②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
累封广平郡公。广人为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节选自《新唐书·宋璟传》有删改)
[注]①繇:通“由”。 ②饬:通“敕”,告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后高其才 高:推崇 |
B.璟请穷治 穷:极力 |
C.后不怿,姚墙遽传诏令出 择:高兴 |
D.坐小累为睦州刺史 坐:因为 |
【小题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
B.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
C.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
D.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这些词语体现了古代官职变动的情况。如:拜。授子官职;型,革职免官;迁、徙,均为调动改派官职,且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
B.进士,唐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唐代“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科举科目。明、清两代始以殿试及第者称之,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C.监察御史,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但权限广。 |
D.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等,通常,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文中的“玄宗开元初”即为年号纪年。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璟为人正直,坚守法度,对张昌宗引相工观凶吉之事,他要求朝廷把张昌宗交给官吏以正国法;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奉武后圣旨前来谢罪,他却避而不见。 |
B.宋璟忠于君王,爱护同僚。在玄宗准备赦免李朝隐等人时,他忙谢罪,不归恩于已,归过于上;在魏元忠被张易之诬陷时,他拿“名义“劝张说,终使魏元忠免死。 |
C.宋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担任广州都督期间,教广州人烧瓦筑墙建房子,改变广州人以竹茅建屋的习俗,减少了火灾,因而,广州人要为他立“遗爱颂”碑。 |
D.宋严以律已,不事权贵。他认为广州人因自己掌权,所以写溢美之辞,希望朝廷为之厘正;在朝宴上,他不呼张易之“五郎”,张昌宗“六郎”,而呼张易之为卿。 |
【小题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
(2)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