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③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④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②畴曩(chóu nǎng):往舀。③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④谟猷(yóu):谋画。谋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握之事躬:鞠躬
B.未下车,即苟慈明辟:征召
C.而愿身国士委:付托
D.惟君侯之图:考虑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才华的一组是( )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骂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21 10:1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①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②青羊宫:亦名青羊观,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此,故得名。③舁(yú):抬。④严公:严武(726—765),字季鹰,官至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封郑国公。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八哀》诗曾悼念之。⑤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磬,一种形状如矩的乐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浣花溪也委:下游
B.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之周:周围
C.东屯险奥,各不相袭:重复,重叠
D.迫暮归趣:通“促”,急,赶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写景细致如画的一组是(  )
①纤秀长曲;窈然深碧
②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④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⑤浣花清远;浣溪可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条理清晰分明。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杜甫当年生活境遇的描写,充分颂扬了杜甫在窘迫之时,还能够选择景色秀美之处定居的不慌不忙,安闲从容的处世哲学。
C.文章结尾写出了“使客游者”游浣花溪杜甫草堂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D.钟惺此文,显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语冷隽,用字简省、节奏峭拔、用字铺叙的笔法,不失为明代游记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小题4】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3分)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3分)
(3)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诸阮皆能饮酒,阮 咸 至 宗 人 间 共 集 不 复 用 常 杯 斟 酌 以 大 瓮 盛 酒 围 坐 相向 大 酌 时 有 群 猪 来 饮 直 接 去 其 上 便 共 饮 之
(选自《世说新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搞。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渔父曰:“怪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乙)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排徊江上欲去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兮,随俗变化斫方以圆。黾勉① 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摘自宋·苏轼《屈原庙赋》)
【注】①黾勉:努力,勉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枯搞形容:形体容貌
B.是以见放:放逐
C.处死之为难为难:难办
D.贤者畏讥而改兮度:标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安能身之察察②赋《怀沙》自伤兮
B.①渔父莞尔笑②徘徊江上欲去未决兮
C.①葬江鱼之腹中②黾勉乱世而不能去兮
D.①自令放②随俗变化斫方以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2)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
(摘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同类题3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关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
A.则胜负之,存亡之理B.范增目项王
C.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吕师孟叔侄为逆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酌贪泉而觉爽B.烟光凝而暮山紫
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贾谊于长沙
A.梁鸿于海曲B.雄州列,俊采
C.吴会于云间D.四具,二难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一室之内悟:同“晤”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修:整治
C.之所欣向:从前
D.固知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感慨系
B.犹不能不以兴怀
C.不能喻于怀
D.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第1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
B.节选第2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的看法,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C.节选部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修养,从而激发我们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
D.节选部分在句法上骈句与散句结合,而以骈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具有一种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东,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许多人
B.小学而大    遗:丢弃
C.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对对方的敬称
D.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态度严正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于此乎    环顾
B.由魏晋氏下    愈是得狂名
C.耻学于师 又挈挈
D.今其智反不能及 幸见取
【小题3】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柳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实立论。
B.韩文侧重于批判“不屑从师”,柳文则更重于论证“师道之衰”。
C.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对处于逆境中的韩愈进行声援,表达了向韩愈学习的迫切愿望。
D.韩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柳文则主要使用例证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