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觉今是昨非B.吾尝跂望矣
C.时矫首遐观D.掩口胡卢
【小题2】写出下列加横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悟已往之不 谏:__________
(2)眄庭柯以颜 怡:__________
(3)万物之得时 善:__________
(4)乘化以归尽 聊:__________
【小题3】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苏子愀然,正襟坐 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盘绕
C.不知东方之白既:既然
D.洗盏酌更: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其然也/耳得之而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山川缪,郁乎苍苍/与枕藉乎舟中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
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
D.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  )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
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
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
【小题5】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B.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盘绕
C.不知东方之白既:既然D.洗盏酌更: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其然也/耳得之而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D.山川相缪,郁苍苍/相与枕藉舟中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 )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壁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
【小题5】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会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备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焉叹:叹惜。
B.夫以近夷:平安。
C.而人之所至焉罕:少。
D.其能讥之乎孰:怎么。
【小题2】下列各句巾“以”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犹不能不之兴怀
A.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夫夷近,则游者众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项是
例句:此余之所得也!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令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4】对这篇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很赞赏,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感到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文言文鉴赏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5尽忠哉!6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志在:意在描绘。  ②少选:一会儿。 ③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④接:交接。 ⑤奚由:“由奚”的倒装,从何。 ⑥骥:千里马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则或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得得:心得,体会D.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观:观察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问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段简介华山前洞与后洞概况,详述游历后洞的情景。
B.选文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未能穷究后洞奇险景象的感想和体会。
C.作者认为,只要具备了“志”或“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D.“于是余有叹焉”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因事议理,过渡自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D.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二段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B.选文第三、四段笔锋一转,变为议论、抒情,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C.作者在文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他肯定老庄“齐生死”的观点,在生命观上与老庄的道家思想完全一致。
D.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乎?此余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D.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小题2】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

②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③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④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晏子食 (2)终再拜而辞曰   (3)以百姓    (4)是臣代君民也
【小题2】文中两句划线句子的主语分别是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之性日以离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分食食之/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非有能硕茂之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传其事以为官戒/殚其地之出
【小题4】(小题4)翻译句子:
①使者反,言之公。
②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5】上文表现了晏婴怎样的思想性格?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话,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住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首相目以退。翌日,震凌却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穷:穷究,彻查
B.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徇:示众
C.卒以马,不能穷追病:生病
D.事,万世和好集: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但未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却没有获得皇上的嘉奖。
C.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平反昭雪。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
(2)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