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丰乐亭记
[明]肖崇业
由柏子潭北行二矢,即幽谷。入狭径,岩傍镌“幽谷”二字,大如斗,“谷”字微断难辨。蛇旋百武,为丰乐亭。原亭废久,历元迄今,代有圮葺。正门仍颜曰“丰乐”,重古迹故名不朽也。进门数武,矗矗为亭,周垣悬游人诗咏。丰碑二,乃苏东坡书《丰乐亭记》。古碑剥泐,字经后人摹写,然书法道劲,铓锷尚存。
亭后为保丰堂,嘉靖二年滁守陈则清立,侍御李震卿记,杨鸥溪具记。中壁间题刻甚多,有“从今丰乐非陈迹,还拟当年尽种花”之句,鼎新也。
阅三重,为二贤堂,设木主,祀宋王元之、欧阳永叔。盖二公故滁守,以功德及民,故祠之。可见人生天地间,要在先立其大者以之为本。苟非其人,即瑶室琼台,临春结绮,过辄澌灭耳。然则名之所传,岂不在德哉!
亭故天宁寺旧址改创,其景欧、壮怀二亭亦废,并六一移菱溪石,皆无存。意必好事者窃去,秘以自私,岁久而世无赏识者,遂因循沉没,与瓦砾等,是石所遭之不幸也。夫方其僵卧其溪侧,六一以三牛曳置此,又作记以垂炯戒,而竟不能长有此石,岂借之于造物者,复还之于冥漠乎?
由亭北上高十寻,为来远亭,内刻《倚丰亭记》。亭畔石岩镌“六一后游”四字,王邦瑞题。亭南下百武,为紫薇泉,湮塞不知何时,始发于永乐二年州守陈廷器,嘉靖十五年侍御闻人诠立亭其上。泉甃以石,滃然而仰出,如珠涌玉漾,涓涓流涧外不绝。命从吏取一碗饮之,甘冽异常。
泉右回折二十武,稍高为阳明祠。祠深三层,中多士人展谒之作。壁嵌先生石刻像,少司空万两溪有赞。祠东陟三十余武,更高为醒心亭,壁嵌曾南丰碑记,兴国徐卿为小叙纪其由。
余前二月初游丰乐,晚仅过醒心小酌以归,未暇奇。时与莞石再游,乘兴登最高处。屡息,得至三茅庙,左有关公祠,右有石屋三间。入庙礼神,遇滁生五人,以午节携榼游此,各相向从余二人揖。俯视幽谷内,花数十百品,古木千章,鸣鸟千群,岩石突兀千块,远山千重,岫云江霭千状,城闉人户千家,悉送耳睫,而丰乐诸亭掩映丛薄中如画,上有醒心、来远二亭,又如二童子拱侍左右甚恭,诚宇宙一伟观。籍令不登三茅,乌睹所谓幽谷奇哉!余因笑顾五生,谈问此中关塞之由。忆及国初宋景濂尝欲访临其地,闻居人凉烟、白草之言,辄怅叹,不来,径往醉翁、琅琊去。讵意百年后好奇怀古者,相继疏流筑土,使结构岿然,再成锯丽。山川兴废在人,信矣,信矣!于是五生唯唯。余二人怜奇惜景,复眺望久之而别。
(节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改)
[注]①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此处泛指脚步。②剥泐:石料剥蚀断裂。③午节:端午节。④闉:瓮城,护城门的小城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鼎新也志:记述,记载
B.滃然而仰出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C.未暇奇穷:穷尽
D.不来,径往醉翁、琅琊去果:实现,完成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作者“怜奇惜景”的一组是(3分)(  )
①岁久而世无赏识者 ②湮塞不知何时 ③涓涓流涧外不绝 ④中多士人展谒之作 ⑤以午节携榼游此 ⑥复眺望久之而别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总共去丰乐亭游玩了两次,第一次游玩得并不尽兴,真正完全领略丰乐亭美景是在第二次去丰乐亭时。
B.丰乐亭雄踞幽谷之上,历经毁弃修缮,仍是古迹胜地,丰乐亭保存下来的一些碑文石刻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C.天宁寺存于世间太久,因而当世已经没有喜爱观赏天宁寺的人了,它也在历史发展中变得像瓦砾一样普通。
D.作者陶醉于丰乐亭的山石花树等美景,在欣赏美景和询问美景来由之后,作者也发出了一些对山川自然的感慨。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二公故滁守,以功德及民,故祠之。(3分)
(2)又如二童子拱侍左右甚恭,诚宇宙一伟观。(3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选自明朝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34分,共7小题)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有位优秀的幕僚)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跣足:光着脚
C.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倍道:离开大路
D.在舟中见:通“现”,现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④覆载之下,何颜独存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京城。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小题4】请把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3分)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3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3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面对文言文课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阐述了自己“民本”和“仁政”的治国理想。
B.《季氏将伐颛臾》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类比论证,孔子意在说明弟子对劝阻季氏攻打颛臾责无旁贷。
C.《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D.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秋声赋》体现先秦古文单句散行质朴无华的特点,其深刻之处在于表现了秋天的肃杀萧条,让人的心境变得悲凉。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后 面 题 目。(⑴  分 )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 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小题2】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请写出竹林七贤中其他任意两人的名字。(2分)
【小题3】下列哪一个成语故事不是出自《庄子》的?(3分)
A.南柯一梦B.朝三暮四C.庖丁解牛D.望洋兴叹
【小题4】为何向秀、郭象的两种《庄子》注本内容基本一致?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2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黄子厚诗序
[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会聚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其为何等语也。
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其后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聚希阔稍:渐渐 B亦不其为何等语也省:明白    B. 方将访其遗稿,而藏之椟:匣子
C. 而其后如此识:记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3分)
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
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
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
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意。
C.许闳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解。
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
⑴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 (3分)
⑵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3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一见符。(选自《闲情偶寄》)
【小题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代的 。(2分)
【小题3】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2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将下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1.今王公夫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躄喑聋瞽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
——选自《墨子·尚贤下》
【注】①躄(bì),跛足。喑(yīn),哑巴。瞽(gǔ),瞎子。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①,硁硁然小人②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硁硁然小人:硁硁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器量小的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理想的“士”? 并简要分析孔子怎样看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其德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也繇:原由
C.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
D.以朕之志焉耳著:完成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考行事。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断之邪正。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得其要。君子博学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事。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3分)()
①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②《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③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④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⑤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⑥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