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饭粥
(清) 李渔
粥饭二物,为家常日用之需,其中机彀,无人不晓,焉用越
俎者强为致词?然有吃紧二语,巧妇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为喝破,使姑传之媳,母传之女,
以两言代千百言,亦简便利人之事也。
先就粗者言之。饭之大病,在内生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
爨者,必无是事。然亦有刚柔合道,燥湿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饭之美形,无饮食之至味者。其病何在?曰:挹水无度,增减不常之为害也。其吃紧二语,则曰:“粥水忌增,饭水忌减。”米用几何,则水用几何,宜有一定之度数。如医人用药,水一钟或钟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数。若以意为增减,则非药味不出,即药性不存,而服之无效矣。
不善执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多则逼而去之,少则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去饭汤者,非去饭汤,去饭之精液也。精液去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
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
咀乎?
故 善 主 中 馈① 者 挹 水 时 必 限 以 数 使 其 勺 不 能 增 滴 无 可 减 再 加 以 火 候 调 匀 则 其 为 粥 为 饭 不 求 异 而 异 乎 人 矣。
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稍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尝授意小妇,预设花露一盏,
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腕。食者归功于谷米,诧
为异种而讯之,不知其为寻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遍则费露甚多,而此法不行
于世矣。止以一盏浇一隅,足供佳客
所需而止。露以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辨,故用之。
(注)①中馈:《易经·家人》“天攸遂,在中馈”。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越俎者强为致词 俎:切肉的砧板 |
B.稍能炊爨者 爨:烧火做饭 |
C.其味尚可咀乎 咀:品尝 |
D.俟饭之初熟而浇之 俟:等待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两言代千百言 以有尺寸之地 |
B.犹入水于酒也 徘徊于斗牛之间 |
C.诧为异种而讯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
D.足供佳客所需而止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饭最大的弊病在于,上面清汤,下面沉淀,好像浆糊膏药。这是火候把握不匀的原因,只有最笨拙的人才做得出。 |
B.作者家有客人时,会让妻子在饭刚烧熟时用花露浇遍全锅,然后拌匀后盛入碗内。这样吃饭的人就会将这种香味归功于谷米。 |
C.本文把枯燥的理论说得有滋有味,通过全文可见作者“于俭中求饮食的精美,在乎淡出得生活之乐趣”的主张。 |
D.本文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无穷,可以说它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味、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 善 主 中 馈 者 挹 水 时 必 限 以 数 使 其 勺 不 能 增 滴 无 可 减 再 加 以 火 候 调 匀 则 其 为 粥 为 饭 不 求 异 而 异 乎 人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
(2)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稍精。精用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