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3分)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3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小题1】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移其粟于河内
【小题2】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区”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C.孟子用打仗为例,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 。
D.孟子用打仗为喻,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每句3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古 之 学 者 为 己 今 之 学 者 为 人 君 子 之 学 也 以 美 其 身 小 人 之 学 也 以 为 禽 犊 故 不 问 而 告 谓 之 傲 问 一 而 告 二 谓 之 囋 傲,非也;囋,非也。(《荀子·劝学》)
【注】①傲:浮躁。②囋:形容言语繁碎。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第5-8题各3分,第9题10分,共22分。)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复者挺:直。B.声非加也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而闻者彰:清楚。D.舆马者假:驾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取之蓝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B.輮为轮斧斤时入山林
C.见者远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风雨兴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2)作者以“輮以为轮”为喻,用来论证什么观点?(3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无已乎?”遂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两人坐延:邀请。
B.降跽过谢:感谢。
C.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乎此加:超过。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孰能讥之乎今君廉颇同列
A.遂扫石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弃甲曳兵走积土成山,风雨兴
C.乐无已乎D.遂李及道士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小题4】(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翻译句子。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2)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3)技经肯綮之未尝。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陵夷 至 于 中 唐 法 度 森 然 大 备 怒 张 挺 勃 之 气 亦 已 露 矣 唐 初 诸 贤 去 古 未 远 故 犹 有 晋 宋 遗 风 观 禇 公 所书 哀 册 岂 后 人 所 可 仿 佛 哉。古人所为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意难识而法易知。颜柳之书,余一见即知其美。此书八九年中凡三见矣,今始识用意之妙。正犹有道君子,非久与之居不足知其所蕴也。
(选自方孝孺《题禇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小小药肆:店铺
B.不可救则望之走却:拒绝
C.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D.闼而入排:推开
【小题2】(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3分)
①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
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⑥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小题4】(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3分)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3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1分)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书辙曰属:嘱咐B.时文之诡异疾:厌恶
C.至与钤辖礼亢:匹敌D.以水之再至虞:料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公始病,书属辙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冠,学通经史及三年,可使有勇
C.徐人至今思三人行,必有我师
D.害不及城,民心安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   )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断句。(4分)
其 于 人 见 善 称 之 如 恐 不 及 见 不 善 斥 之 如 恐 不 尽 见 义 勇于 敢 为 而 不 顾 其 害 用 此 数 困 于 世 然 终 不 以 为 恨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3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苦 斋 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  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寝必褥重:重视
B.莫不族布而生焉罗:排列。
C.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籍:垫着
D.一旦运穷福艾:止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植物之岸外而臼
B.故遂择其洼而焉名其曰“苦斋”
C.剑溪之水出莫不族布而罗生
D.覆之茅.吾闻井甘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C.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D.刘基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