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古 之 学 者 为 己 今 之 学 者 为 人 君 子 之 学 也 以 美 其 身 小 人 之 学 也 以 为 禽 犊 故 不 问 而 告 谓 之 傲 问 一 而 告 二 谓 之 囋 傲,非也;囋,非也。(《荀子·劝学》)
【注】①傲:浮躁。②囋:形容言语繁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5 03:4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    游:游学
B.今夫寓物于人  寓:寄存
C.吾侪小人 吾侪:我辈
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困于蓬蒿 故燕王欤结于君
B.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C.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D.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B.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善行会有善报。
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
D.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
【小题4】用“/”给波浪线断句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小题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帮助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用来……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能讥之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不随止也   无物相之
C.造物者无尽藏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D.于人可讥   何其然也
【小题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悟言一室之内
C.而今安在哉
D.渺渺兮予怀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后代人犯了错并使之流传下去,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B.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为它正名的事情,怎能说得好呢!
C.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D.后代人犯了错并使之流传下去,却没有人能够为它正名的事情,怎能说得完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记毗陵驿马
(清)刘可毅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道,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吾驿枢其中,蹄声、铎声、箠声,午交衢,昼夜不绝。驿置马,故无弗良也。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而曰:‘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而厩故所畜者,兰筋竖面,雄健出马上。而马又不任施羁靮,蹄啮乘者使踣。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追勿得。而他马则驯伏枥下。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此下之。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黄、潜、太、舒、桐间。折西规德安随州,北解南阳围,复东下统防休宁。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战辄陷陈,奔突矛弹,望景不可见。”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是惫至此耶?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而顾郁郁久居此耶?’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埋马于驿之阴。”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
【注】①兰筋:马目上的筋名。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
(二)辕马说
(清)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枙,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
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毗陵驿当道孔:大
B.善相马者等定他马等定: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
C.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焉与:和,跟
D.常自于辕中顿:困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表现“良马情态”的一组是
①帖耳曳尾,足涂泥②蹄啮乘者使踣
③战辄陷陈,奔突矛弹④领局于枙,背承乎韅
⑤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⑥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金逸亭部卒将一匹身经百战的战马卖给毗陵驿站,相马者因为它温顺,缺少桀骜不训的气质,就认为它是一匹普通的马。
B.部卒因为其他的事再到毗陵驿站的时候,见马已经老了,感慨说如果因为疲顿的样子死去,还不如壮烈战死有个美好的名声。
C.方苞认为辕马应艰辛负重,历尽艰险而不推辞,但判定马是否可以作辕马,需要让它驾辕才可以知道,力不胜者会窘态百出。
D.方苞对驾驭辕马者用车辕夹在马侧,用皮带套住马背,勒住马腹、马臀,用鞭子驱赶马登坡、从坎陷中挣脱出来的行为不满。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3分)
(2)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3分)
(3)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同类题4

《陶庵梦忆》自序(节选)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如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因《石图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装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柔、车旋蚁穴,当作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选自《陶庵梦忆》)

(简注)

①骇骇:使人惊异。2《石匮书》:记洪武至天启年间事,张岱著。③首阳二老,直头饿死:商亡.商遗民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坚决不食周粟,靠采薇度日,最后竟是饿死。直头,苏州方言,竟是、简直是。④王、谢,晋代两大豪门贵族。后世以此指代豪贵门第。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见唐人小说《枕中记》、《南柯太守传》。⑥《志林》:即《东城志林》。南宋人编集的苏东城故事。

(阅读指要)

作者出身士大夫家庭,经过四十余年繁华生活,到七十岁时,国亡家破,满目凄凉,弄到披发入山,甚至于想自杀。因感悟到已往的享受是一种罪恶,忏悔其生平种种。这不单是自己的忏悔,实也是替乱离后的大众忏悔。

文章叙事酣畅淋漓,从中又透出浓浓的沉痛悔恨,读来凄丽壮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愕窒不敢与接( ) (2)作自挽诗,每欲引( )
(3)今日此果报( ) (4)遥思往事,忆即之( )
【小题2】下列句中“尚”与“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句中“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德间,宫中促织之戏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之情
C.视其缶,而吾蛇D.臣以为布衣之交不相欺,况大国乎
【小题3】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绝句《乌衣巷》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联系文中第二、三两段内容,两者在主旨上有何相似之处?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小题5】运用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自己丰富的思想,是本文的特色。试就下面两个典故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1)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2)黍熟黄梁,车旅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