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班固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 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2)古代诗词中常以“菊花”烘托意境。比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 ,孤舟一系故园心”;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庄生晓梦迷蝴蝶, 。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班固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 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2)古代诗词中常以“菊花”烘托意境。比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 ,孤舟一系故园心”;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庄生晓梦迷蝴蝶, 。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文学常识填空。
【小题1】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词按字数分,可以分为 、 和 。
【小题2】《战国策》又称为《》,是西汉末年的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小题3】司马迁曾因李陵案而获罪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的史籍,人称其书为《》,后称为《史记》。《史记》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体例)。
【小题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 。
【小题1】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词按字数分,可以分为 、 和 。
【小题2】《战国策》又称为《》,是西汉末年的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小题3】司马迁曾因李陵案而获罪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的史籍,人称其书为《》,后称为《史记》。《史记》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体例)。
【小题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段话中,王国维引用的词句分别出自__________(作家)的__________(作品)、柳永的《凤栖梧》及辛弃疾的《青玉案》。
这段话中,王国维引用的词句分别出自__________(作家)的__________(作品)、柳永的《凤栖梧》及辛弃疾的《青玉案》。
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孔子主张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 |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要求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
C.“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以仁来规定礼,仁以礼为基础,以礼来维护。礼是内在的,仁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孔子要求学生依据仁爱,游习六艺,这里说的“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
B.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曾点,字子皙;颜回,字子渊,都是相反关系。 |
C.《论语》中多叠句,如“使乎,使乎”等,这种写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 |
D.《论语》中记录的各位弟子在孔子面前多自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也多称名,而他们对孔子都十分尊重,话语中的“夫子”都指孔子。 |
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 |
B.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唐玄宗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经》。 |
C.高尔斯华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
D.中国古代的史书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
B.《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淳朴而简单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表达出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
C.《红楼梦》第三回中评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具有追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椒房,后妃所住的宫殿,用花椒和泥涂壁,取其香暖兼有多子之意;妃嫔媵嫱,在《阿房宫赋》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高,媵指陪嫁的人。 |
B.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冠冕”既可用作仕宦的代称,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 |
C.《古诗十九首》被南朝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如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
D.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革新家。苏词不但在数量上居两宋词人之首,而且打破了前人“词为艳科”的旧传统,题材广泛。 |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在古文中“江”、“河”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通常指“长江”“黄河”。 |
C.《师说》作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D.《师说》中韩愈称赞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里的“六艺经传”分别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和各种经文、传文。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家,提出“性善论”,政治上倡导“仁政”,推行王道,反对霸道。 |
B.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完善了孟子性善论的学说,主张“明礼仪”、“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C.贾谊,西汉洛阳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过秦论》即是一篇著名的政论宏文,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了当时的政治,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
D.韩愈,唐朝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