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 )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在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④歃血是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饮血或涂血在口旁以表示诚意的仪式。
⑤《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C.薨:《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也都称薨。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考课黜陟之方,在清代是最高司法机关。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是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中的“敲扑”是一种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普性深沉,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小题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交往原则?所依据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交往原则:_____哲学思想:______
【小题2】子游和赵普的“事君数”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指上告下(如尊长告诫子孙或官长告诫僚属)的文书,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明清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被称为“国子监”。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大夫或士祭祀祖宗的处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梦轲言行的书,是由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六艺经传》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指人物传记。
C.韩愈,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古代常用“耀”“拔”“迁”表明升职。《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即为升迁之意。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B.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五人墓碑记》“赠谥褒美”中,“赠”指追授死者官位,“谥”指谥号,褒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B.《左传》是记录春秋战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中,“人”是“民”的意思,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文中“则思止以安人”也是这个用法。
D.《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即“元丰七年”,是古人纪年的一种方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份。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传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注释《春秋》的书。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史、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给皇帝上的奏章,也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陈情表》属于第二种意义。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另一说“311篇”,包含了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又称“诗三百”。
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即兰渚之亭。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