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出,古代指京官外调,如《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谪。 |
B.奏,指臣子上奏给帝王的文书,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表,常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如《陈情表》《出师表》等。 |
C.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D.中国文化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而解释经书的著作称为“传”,如《左传》。 |
下到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的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来的“象形字”和“会意字”;楷书也叫真书,汉魏之际形成,沿用至今。 |
B.对联又称楹联、对子等,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的种类繁多。 |
C.《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
D.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以自己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
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
B.“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
D.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主要作品有《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 |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清代散文家。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是注重细节,刻绘生动; 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
C.[正宫]宫调名之一。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端正好][滚 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
D.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疏,也称“奏疏”,与“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自己意见的文书。 |
C.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成为古代隐士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
B.《逍遥游》选自《庄子》,《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
C.《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的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
D.《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 子并称“孔孟”。 |
请指出这个场景中的常识性错误。
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汉代的故事。画面里汉武帝站在柳体楷书的巨大屏风前,对出使西域的官员说:“你一定能够舌战群儒,不辱使命。”大臣回答:“武帝神武,万方臣服。臣定当尽心尽力,不负圣恩。”
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汉代的故事。画面里汉武帝站在柳体楷书的巨大屏风前,对出使西域的官员说:“你一定能够舌战群儒,不辱使命。”大臣回答:“武帝神武,万方臣服。臣定当尽心尽力,不负圣恩。”
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语文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成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
B.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修辞可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 |
C.前人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现代学者认为,“转注”、“假借”实际上只是用字的方法。 |
D.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