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小题1】诗人夜坐,见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小题1】词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海棠花之美?
【小题2】词的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请分析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小题1】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临江仙”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再用前韵”是说使用之前一首诗同样的韵,诗人应该不止写了这一首诗送给弟弟。
B.“钟鼎山林”是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钟鼎指奢侈豪华生活,因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山林则指隐居乡野的生活。
C.上阕以记叙起笔,暗示祐之的人生际遇,劝慰他看淡人世间的名利荣辱,不如选择闲适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D.下阕前两句运用虚写手法回忆往事,那时虽然小窗外风雨交加,但还有灯火仿佛通晓人意,能陪伴着弟弟。这就和现在弟弟远行、无人陪伴形成了对比。
E.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而写,但没写送别场景,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也有深情。
【小题2】“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迢,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写黍离之悲作铺垫。
B.三、四句 “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人,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E. 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完全相同。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感事六言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两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书 愤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书愤》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73岁,已退居山阴老家多年。《感事六言》写于83岁时。②的博,山岭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
【小题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感事六言》中,诗人借醉酒来暂时忘却愁恨,他忧愁的是衰老头白,贫困无饱。
B.《书愤》颔联写诗人年老了才穿着紧身的军衣出征,手握寒光闪闪的宝剑,满腔悲愤从心头涌出。
C.《书愤》颈联是诗人回想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宏壮的理想。
D.两诗都写到了人虽然鬓发已白,但一颗红心依然不变。
E. 两诗都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抒发得到强化。
【小题2】请根据“如丹寸心”结合诗作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 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路,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辟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谆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已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徳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B.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沦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C.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D.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文中“辟”措洪天骥受到皇帝选拔。
C.姻族指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在古代婚一般指女方父母,姻一般指男方父母。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古代男子二十岁通常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加冠以示成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骥天资聪颖,通晓经史。洪天骥读书讲求微言大义,注重通读了解,所以对于诸子百家著作能从头到尾阅读明白,其子洪应午整理遗稿取名为《东岩集》。
B.洪天骥勇敢谨慎,重视教育。担任建宁县尉时,率领军队击败盗贼王若曾;在担任香山知县时,拿出俸禄建设学校,教育百姓,取得了较大成效。
C.洪天骥擅于理政,爱民如子。在朝论之时,他建言罚没大户,以除籴患,得到朝廷一致认可;在潮州任上,修建学校,修建河堤,百姓称为洪公堤,离任之时老人小孩相送不忍他离开。
D.洪天骥真诚教育学生,同时人洒脱。在担任华州云台观主管时,常常赋诗游览,喜爱南山风物,十年正月安然离世;教授弟子时,常常教授他们名利之外和终身受益的学问.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B.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在此指出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后者发出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慨。
D.诗题中的“九日”是指重阳节,古人喜欢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E.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之情。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予谓三百篇固有所谓女妇小贱所为,若周公、召康公、穆公、卫武公,姓氏明见于大序,可一概论之乎?且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本自言农民出入之时耳,郑康成始并入下句皆指为蟋蟀正已不然今直称此五句为深于文章者岂其余不能过此乎以是论《诗》,隘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选文所举例子“七月”属于其中的_____,《容斋随笔》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

[宋]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碌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现在还活着已经不错了。
B.词人曾经追求过荣华富贵,现在才知道,荣华富贵原来是一场梦幻,根本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继续“痴”的庆幸。
E.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稳,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直抒胸臆。
【小题2】这首词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复杂的思想感情,请联系作者生平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②堞:城上的短墙。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人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人题写“晚泊”。
C.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D.即使是夜泊,邻舟乞火、船夫祈风,渲染出热闹的气氛,烘托诗人愉悦的心。隋。
E. 尾联“空”字用得妙,以景结情,渲染出萧索的气氛,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结合。
【小题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