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小题2】“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
【小题3】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① , ②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③ , ④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⑤ , ⑥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⑦ , ⑧ 。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③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鉴:镜子。 ②渠;代词,它,指方塘。 ③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
①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一二句动与静巧妙相融,“鉴”字写出“半亩方塘”的澄澈明净,“徘徊”写出天光云影的闪耀浮动,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跃然纸上。
B.第一首诗的三四句颇蕴“理趣”——是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送来“活水”, 才使“方塘”变得清澈如镜,才有了倒映天光云影的美丽。
C.第二首诗写一夜春水暴涨之后,原来因江水枯竭而行进艰难的“艨艟巨舰”就轻如羽毛,在江面上行驶自如了。
D.两首诗中寓含哲理,前一首强调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的心智才能永远充盈澄澈;后一首强调读书只有讲究方法,才能不白费力气。
②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 ①雪堂迁客:即苏轼
【小题1】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小题2】有评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③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阃外,指统兵在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词人感慨当前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写历史汉初三杰的故事,借古言今,言外之意是指古有“三杰”收复失地,今天已永无收复失地的可能。
D.“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诗人写出了朝廷的消极避战,没有尽力地保卫祖国的大好山河。
E. “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二句,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的情感极为相似。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②起舞闻鸡: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小题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小题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题。
上丞相留忠斋①书(节选)
(宋)谢枋得②
七月吉日,门生衰绖谢枋得谨斋沐裁书百拜,托友人吴直夫献于内相尚书大丞相国公忠斋先生钧座:惟天下之仁人能知天下之仁人,惟天下之义士能知天下之义士。贤者不相知多矣,能灼见三俊③之心者,必圣人也。某自壬戌以后,小夫竿牍不至门墙者二十七年,孰不以为简?先生曰:“斯人也,非简我也,必爱我也。”今天下能知某之心者,孰有过于先生乎?事有当言而不言,则非所以待知己,某敢不避诛斥而僭言之。
君子之所为,必非众人之所识。汤可就桀亦可就必道义如伊尹者能之伯夷柳下惠不能也佛肸召可往公山弗扰召可往必圣神如孔子者能之曾颜闵不能也。《传》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先生之所能,某自知某必不能矣。
某江南一愚儒耳,自景定甲子以虚言贾实祸,天下号为风汉④,先生之所知也。昔岁程御史将旨招贤,亦在物色中,既披肝沥胆以谢之矣。朋友自大都来,乃谓先生以贱姓名荐,朝廷过听,遂烦旌招。某乃丙辰礼闱一老门生也,先生误以忠实二字褒之。入仕二十一年,居官不满八月,断不敢枉道随人,以辱大君子知人之明。今年六十三矣,学辟谷养气已二十载,所欠惟一死耳,岂复有他志?自先生过举之后,求得道高人者物色之,求好秀才者物色之,求艺术过人者物色之,奔走逃遁,不胜其苦。
今朝廷欲根寻好人,不亏面皮正当底人,某决不敢当此选。先生若以三十年老门生不悖负师门为念,特赐仁言,为某陈情,使江浙行省参政管公愿移关诸道、路、县及道录司,不得纵容南人贪酷吏多开骗局,胁取银钞,重伤国体,大失人心。俾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死表于道曰“宋处士谢某之墓”,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报德,天实临之。
司马子长有言:“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先民广其说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先生亦可以察某之心矣!干冒钧严,不胜恐惧战栗之至!
【注】①留忠斋:留梦炎,号忠斋,南宋末年人,中进士,恭帝时官至左丞相,宋朝灭亡,降元,又做了大官。  ②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③三俊:一般指微子、箕子、比干三人。  ④风汉:疯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夫竿牍不至门墙者二十七年 竿牍:书札。
B.非简我也,必爱我也 简:选择。
C.以虚言贾实祸     贾:买,引申为招惹。
D.俾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 俾: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孰有过于先生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事有当言而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先生之所知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乃谓先生以贱姓名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枋得用语谨慎,比如首段先说“先生您最懂得我的,事情应该说而不说那不是用来对待知己的”,然后再开始阐述理由,这种写法让老师也能从感情上接受。
B.作者将拒聘的理由说得非常动情,与有情有理有据的李密的《陈情表》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如其人,这封信写得恳挚、刚强、沉痛,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坚守气节、宁死不屈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谢枋得对留忠斋的极度鄙视和不满。
D.留梦炎十分器重谢枋得,所以举荐他,谢枋得坚决拒绝,作者由于当时环境所迫,有些话没法直接说,所以作者的本意与字面意思未必一致,或反话正说,或言在此而意在彼。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岁程御史将旨招贤,亦在物色中,既披肝沥胆以谢之矣。
(2)入仕二十一年,居官不满八月,断不敢枉道随人,以辱大君子知人之明。
【小题5】用“/”给文中画线的文段断句。
汤可就桀亦可就必道义如伊尹者能之伯夷柳下惠不能也佛肸召可往公山弗扰召可往必圣神如孔子者能之曾颜闵不能也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汜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沙鸥”特征相同。
B.诗歌的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慨。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D.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E. 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小题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公元1176 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山头来去云”意为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与“山前灯火欲黄昏”构成了一种昏暗浮动的景象。
B.“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由“鹧鸪声”“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一句的喜逢故人作铺垫。
C.“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是儒将的标志。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
D.《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主要内容为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作者借此为徽钦二宗招魂。
E. 本词将写景与心理刻画紧密结合起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又多处用典,自然巧妙,全无凝涩之感。
【小题2】本词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作者的老朋友。倅(cuì),州郡的副官。②无据:无端,无边无际。
【小题1】除了直抒胸臆,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