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小题2】“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
【小题3】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① , ②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③ , ④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⑤ , ⑥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⑦ , ⑧ 。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9 01:19: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琐窗:雕花或有花格的窗户。②《梁州》:《凉州》,唐代乐曲名。③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④沉香亭: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此亭观赏牡丹。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尾龙香拨”用杨贵妃弹琵琶的典故,暗指北宋的繁荣堪比盛唐。
B.“最苦将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C.下阕写思妇弹奏琵琶思念辽阳征人,词人借此抒发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
D.本词用典虽多,却丝毫不显呆板,虚实结合,读后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小题2】有评论家评论此词说:“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请结合本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简析辛弃疾是如何用琵琶写出家国之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