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1)
辛弃疾
风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2)、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3),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l)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2)出塞,指昭君出塞。(3)撚,同“捻”。(4)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5)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记出塞”连接到“恨难说”,从作者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C.下片联想到闺中少妇演奏琵琶,寄托对远戍辽阳征人的思念。
D.“弹到此,为呜咽”,抒写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悲慨无穷的情感。
【小题2】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
B.“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
C.“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
【小题3】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②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②睡觉(jué):睡醒。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晨雪、笳声、铁骑等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凄厉、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B.“想关河”的“想"为推测之意,是词人由“不知何地"的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
C.词人通过寒灯.漏声、斜月等意象,写出梦醒后环境的冷清,渲染凄苦悲凉之情。
D.梦境中戎马军旅逼真,现实中理想抱负却一场幻梦,梦内梦外形成反差和错位。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注]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翚(huī)(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颈联表现了诗人的年华逝去之愁和难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索然。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下列小題。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破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下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
E. 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整,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含蓄言志。
【小题2】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此诗写于诗人徽州任内。②吹:通“炊”。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之早,写“散疲顽”暗含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
B.颔联中的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山村图。
C.颈联的“当树直”描写从树顶升起的炊烟的笔直之状,让人深感其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如出一辙。
D.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来,写出动听的鸟鸣让诗人心驰神醉,鸟儿们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他恍恍惚惚难以分清了。
E. 全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小题2】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写雾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小题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 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注]①鱼复城:古地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②夜柝:巡夜的梆声。③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④荧荧:小火闪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缘起。次句交代人物、情感基调。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次句照应其中“白头”,“故交少”“乐事稀”具体言明羁客之 “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以及家人对边关征夫的牵挂。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诗中蕴含着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冰清古琴
嘉定庚午,余在中都李奉宁坐上,客有叶知几者,与焉。叶以博古知音自名
前旬日,有士人携一古琴,至李氏,鬻。其名曰“冰清”,断纹鳞皴制作奇崛,识与不识,皆谓数百年物。腹有铭,称晋陵子题,铭曰:“卓哉斯器,乐惟至正。音清韵高,月澄风劲。三馀神爽,泛绝机静。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否臧前镜。人其审之,岂独知政。”又书大历[1]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斫,凤沼[2]内书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记。李以于叶,叶一见色动,掀髯叹咤,以为至宝。客又有忆诵《渑水燕谈》中有是名者,取而阅之,铭文岁月皆吻合,良是。叶益自信不诬,起附耳谓主人曰:“某行天下,未之前觌,厚直不可失也。”李敬受教,一偿百万钱。鬻者撑拒不肯,曰:“吾祖父世宝,将贡之上方,大珰[3]某人固许我矣,直未及半,岂可售?”李顾信叶语,绝欲得;门下客为平章,莫能定。余觉叶意,知其有赝,旁坐不平。漫起周视,读沼中字,皆历历可数,因得其所疑。乃袖覆琴而问叶曰:“琴之美恶,余姑谓弗知,敢问贞元何代也?”叶笑未应,坐人曰:“是固唐德宗,何以问为?”余曰:“诚然,琴何为唐物?”众哗起致请,乃指沼字示之,曰:“元字上一字,在本朝为昭陵[4]讳,沼中书贞从卜从贝矣,而贝字缺其旁点,为字不成,盖今文书令也。唐何自知之?贞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预知避讳[5],必无此理,是盖为赝者。徒取《燕谈》,以实其说,不知缺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字固可识,又何疑焉。”众犹争取视,见它字皆焕明,实无旁点,大骇。李更衣自内出,或以白之,抵掌笑。叶惭曰:“是犹佳琴,特非唐物而已。”李不欲逆,勉强薄酬,顿损直十之九得焉。鬻琴者怒而无以辞也,他日遇诸途,頩而过之。
今人多售赝物,人或赞美随辄取焉,或徒取龙断者[6]之称誉以为近厚,此与攫昼何异?盖真蔽风也。
(取材于南宋·岳珂《桯史》)
往:(1)大历、贞元:唐代年号。(2)凤沼:古琴底部凹槽。(3)珰:太监。(4)昭陵:指宋仁宗赵祯。天圣是其年号。(5)避讳:不写君主名字以示尊重。遇避讳字常以缺笔书写。(6)龙断者:大意为某方面的权威。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在中都李奉宁坐上    燕:通“宴”,(被)宴请
B.李以于叶 质:询问求证
C.沼中书贞从卜从贝矣    是:这样
D.人或赞美随辄取焉 赢:利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雷氏预知避讳  大骇
B.乃袖覆琴而问叶曰 琴何为唐物
C.厚直不可失也  鬻琴者怒而无以辞也
D.至李氏,鬻    绝欲得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以博古知音自名
叶知几以博通古物精通音律自称
B.阴阳潜感,否臧前镜
阴阳之道(可通过琴音)悄然地领悟,善恶是非(在乐音)前亦被明察
C.余觉叶意,知其有赝,旁坐不平
我察觉了叶知几的意图,知道这琴有假,在旁边坐着心中不平
D.李更衣自内出,或以白之,抵掌笑
李奉宁如厕后从里面出来,或许就已经明白了一切,鼓掌大笑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掀髯叹咤”“叶笑未应”“叶惭曰”等细节描写对叶知几进行了巧妙的讽刺。
B.文中古琴因外表古朴,铭文与书中记载吻合,因此被众门客断定为唐代所造的古物。
C.李奉宁虽然知道古琴是赝品,但是不愿违逆自己喜爱此琴的心意,仍然买下了古琴。
D.作者叙写了由一个字断琴真伪的趣事,更借此事对当时售假逐利的风气进行了批判。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徒取《燕谈》,以实其说,不知缺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
②是犹佳琴,特非唐物而已。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①
辛弃疾
采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①淳熙八年(1181)末,辛弃疾自江南西路安抚使任被罢官.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达十年之久。这首《水调歌头》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此时辛弃疾仍在带湖,虽蒿目时艰,却一筹莫展。②典出《汉书·朱博传》,朱博新任琅琊太守,训斥并罢免了不作为的手下。③典出《后汉书·廉范传》,廉范新任职,废除旧制,方便百姓,得到拥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先点明了离别的时令,再写友人赴任衡州的前驱仪仗,声势浩大。
B.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
C.词上半阕最后两句,描写了衡州有优秀的文化传统,百姓们务农蚕耕,安居乐业。
D.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祥瑞之兆,诗中意指郑厚卿给衡州百姓带去福祉。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