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小题1】下列对词作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小题1】下列对词作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优美而又辽阔的画面,仰视雁飞长空,俯视历历晴川。 |
B.颔联描绘洞庭湖的浩瀚,耳闻湖水巨大声响,目见湖山晴霭,若隐若现,让人浮想联翩。 |
C.颈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孤云与大舶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的冲击。 |
D.本诗境界开阔,气象雄浑,构思清晰,飘逸之至。描写手法十分独到,令人叹为观止。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①
陆游
陌上弓刀拥寓公② ,水边旌旆卷秋风。 书生又试戎衣窄,山郡新添画角雄。
早事枢庭虚画策③ ,晚游幕府愧无功。 草间鼠辈何劳磔④ ,要挽天河洗洛嵩⑤ 。
(注)①本诗是陆游在嘉州(今乐山)主持了秋季军事检阅后所作;②寓公:这里指作者。③画策:指陆游早年 在枢密院提出的抗金计划。④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这里指剿杀。⑤洛嵩:洛水和嵩山,这里泛指中原故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诗尾联受到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①
陆游
陌上弓刀拥寓公② ,水边旌旆卷秋风。 书生又试戎衣窄,山郡新添画角雄。
早事枢庭虚画策③ ,晚游幕府愧无功。 草间鼠辈何劳磔④ ,要挽天河洗洛嵩⑤ 。
(注)①本诗是陆游在嘉州(今乐山)主持了秋季军事检阅后所作;②寓公:这里指作者。③画策:指陆游早年 在枢密院提出的抗金计划。④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这里指剿杀。⑤洛嵩:洛水和嵩山,这里泛指中原故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边旌旆卷秋风”突显了阅兵场面的盛大威武,秋风猎猎,营造出了“沙场秋点兵”的悲壮氛围。 |
B.“书生又试戎衣窄”写书生出身的诗人被阅兵的气氛感染,穿上了紧身的军装,投入到阅兵活动中。 |
C.“山郡新添画角雄”大意是山城新添的号角,声音格外雄壮 ;一个“雄 ”字从听觉上衬托出了阅兵的宏大气势。 |
D.第三联由实及虚,诗人想到早年抗金良策被废弃、近年幕府生活功名未就的处境,心中不免涌上哀愁。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落梅
刘克庄(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梅
陆游(宋)
雪虐风饕②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释:①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②饕:凶猛。
【小题1】下列与本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联运用了典故,使诗句内涵更加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小题4】同是写落梅,刘诗与陆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落梅
刘克庄(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梅
陆游(宋)
雪虐风饕②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释:①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②饕:凶猛。
【小题1】下列与本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在“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中均占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
B.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本诗中的“骚人”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
C.“可堪平砌更堆墙”与“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两个“砌”字意思相同,均指的是台阶。 |
D.古人常用方位词来形容四季之风。如东风常指春风,给人温暖祥和之感,刘诗亦是如此。 |
A.刘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衰败的落梅图,奠定了全诗凄怆的基调。 |
B.刘诗中“堆墙”与后面的“多莫数”相呼应,写出了落梅之多。 |
C.刘诗前三联重在写景,在景中寓理。尾联展开议论,画龙点睛。 |
D.陆诗第一句写出了梅花在风雪摧残之下,仍旧傲然挺立的姿态。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
B.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
D.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
阅读古诗,请完成下面小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小题1】这首诗的第二联联运用了衬托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浮桥 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诗的第三联和尾联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小题1】这首诗的第二联联运用了衬托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浮桥 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诗的第三联和尾联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台哭所思
谢翱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注〗作者在听到文天祥于燕京殉难后,心中悲痛万分。该诗便是作者在严子陵钓鱼台哭奠文天祥时所写。西台就是钓鱼台。
【小题1】颔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小题2】本诗除了歌颂、哀悼文天祥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西台哭所思
谢翱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注〗作者在听到文天祥于燕京殉难后,心中悲痛万分。该诗便是作者在严子陵钓鱼台哭奠文天祥时所写。西台就是钓鱼台。
【小题1】颔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小题2】本诗除了歌颂、哀悼文天祥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①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宁宗嘉定十二至十五年间(1219-1222)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大片土地,早已沦于金人之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两句主要采用哪种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①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宁宗嘉定十二至十五年间(1219-1222)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这时淮河、秦岭以北大片土地,早已沦于金人之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二句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写出了作者豪迈的气概。 |
B.“乱山”二句写长安已沦陷,虽未直接言愁,愁却自在其中。 |
C.“蒲涧”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家乡景物人格化,物我一体。 |
D.全诗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感情深沉,始终洋溢着昂扬之情。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
B.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
D.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
B.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
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
D.“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人生感慨。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木犀①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注:①木犀,即桂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木犀①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注:①木犀,即桂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写秋天盛开的桂花弹压西风,占尽秋色,是秋天里的主角,可以看出诗人是极爱桂花的。 |
B.颔联描写了书窗下一枝桂花淡然开放,清雅绝尘,清香盈室,与书窗内读书人之雅致相得益彰。 |
C.颈联写桂花盛开在月圆之时,花与月交相辉映,到了花谢的时候,不只是诗人,连月亮都会伤心。 |
D.尾联诗人提醒人们,桂花本为造化之物,不必为桂花花期的短暂而伤感,即拥有就是一种幸福。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注)徐照,南宋诗人。字道晖,自号山民。永嘉人,布衣终身,家境清寒,贫病潦倒。
【小题1】“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较早的《楚辞》中沧浪渔父便是个 形象,而徐照一诗却写出渔翁 的生活。
【小题2】这首诗与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诗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白描手法。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注)徐照,南宋诗人。字道晖,自号山民。永嘉人,布衣终身,家境清寒,贫病潦倒。
【小题1】“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较早的《楚辞》中沧浪渔父便是个 形象,而徐照一诗却写出渔翁 的生活。
【小题2】这首诗与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诗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白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