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觉衰
宋·杨万里
病着初无恼,安来始觉衰。
人谁长健底?老有顿来时。
山意凄寒日,秋光染瘦诗。
小松能许劣,学我弄吟髭
注释:①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此诗作于淳熙六年,作者五十二岁。②底:同“的”。③能许:如此,这样。④髭:胡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病中与病后的不同心态,病中的无烦恼更突出了病后的感觉到衰老。
突然。
B.颔联自问自答,抒发深深的人生感慨,谁又能永保健康呢,可衰老的到来竟是如此突然。
C.第五句,一个“凄”字,精炼传神地写出群山在寒冷的日色中显出凄凉的意味。
D.第六句,秋高气爽,引发了作者浓浓的诗兴,于是不顾自己初愈的瘦弱身体,吟起诗来。
E. 尾联用语奇特,将小松拟人化,并以松自比,表现了自己的高洁情操。
【小题2】诗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2)帝识不类,怒其欺,诏京兆论死。
(3)柳云“陛下遽杀之则已”,无乃启人主径杀人之端乎!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⑥别是:另是,也是。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结识同辈多为一时俊彦,颇有意气风发之感。
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 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
C.下片前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
D.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军事生活,下片实写词人闲居的现状,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
E. 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体现了陆游晚年质朴而深沉的创作风格。
【小题2】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手法却不同。请结合词句赏析它们手法的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 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小题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①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寺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迢,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做了铺垫。
B.“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人,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作者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E.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小题2】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陆游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② 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③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注)①至能,范成大的字。待制,官名。②青门,长安的东门。③锦里,又称锦城,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往昔、叹息昼长、浇愁酒醉、思念鲙菰,这都是作者愁思满怀、苦楚难言的表现。
B.作者壮志难酬,只能远在他乡思念与友人同游长安的美好日子。
C.词中“鲙美菰香”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鲙”一样,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D.本词虽然着重抒写消沉抑郁的情怀,可是低吟感慨,愤而不怨,哀而不伤。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商水道中
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注)①陈与义(1090 -1138),宋朝诗人。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径河南商水作此诗。②指刘宋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粹撤兵,致魏军深人。③杜甫有“干戈浩茫茫”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
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促、不得不离开的伤感。
C.第三句写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在动乱时局又无所作为,只能伤心落泪。
D.“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求原,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
E. 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小题2】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南宋]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①风景。可怜依旧!夷甫②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③。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①东晋初南渡士大夫常在新亭宴饮。曾在座上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②夷甫指西晋宰相王衍。专尚清谈。终致亡国。③绿野、平泉。分别是唐宰相裴度、李德裕闲居的别墅;东山,东晋谢安寓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两句。言南渡后朝中缺少人才。隐约有推崇韩南涧之意。亦有自许之意。
B.“可怜依旧”“几曾回首”乃慨叹如今偏安之局仍未改观而当权者不思北伐。
C.词人认为驱逐金人。建功扬名才是读书人应尽的责任。并以此与韩南润共勉。
D.“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借眼前实景。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愿望。
【小题2】这是一首祝寿词。请结合下阙内容概括词人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①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②,天吴③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力士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③天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二两句的写法与柳永《望海潮》开头两句的写法颇为相似,都是从大处落墨,概述西湖或钱塘的非凡气象,接着才作具体描述。
B.上阕第三到第八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描写西湖繁华、优美的景致,以美景烘托哀情,为后文抒兴亡之思、郁愤之感作铺垫。
C.下阕的第六到第八句,作者忽发奇想,希望有力士、天吴出来移山填水,把西湖改造成为农桑之地。这种写法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情壮志。
D.这首词,由怀古到伤今,由现实到幻想,笔力千钧,慷慨而不哀怨,悲壮而不凄凉。尤其是下阕的超奇想象,让情感表达得含蓄深刻。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

黄阁紫枢②,筑坛③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热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许,赞赏、信任。②黄阁,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紫枢,宋代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使。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开幕府,置僚属。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视觉与听觉结合,远近上下结合,从秋空到江渚到孤云到雁声,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
B.上阕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阙先抒情后写景,或因景生情,或因情见景,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
C.结句“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此词通过用典,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引发读者联想,也较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感慨。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