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横塘路:贺铸作此词的地方。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衡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小题1】词中“彩笔”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彩笔新题断肠句”,词人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有何意味?
【小题2】这首词的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个比喻运用的妙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①。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凌波二句:指和美人离别。“凌波”指美人步履轻盈,“芳尘”指美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这里借指美人。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B.下阕写秋来大地,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称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飞云”一句,使用拟人手法,美人如云,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她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
E.这首词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这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
(2)末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了“贺梅子”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小题。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贺铸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
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终日怀归翻送客”一句写自己客中送客、宦愁又添离愁、思乡又加怀友的怅触、感伤、凄楚悲凉的心态。为下文奠定沉郁悲凉的调子。
B.“春风祖席南城陌”一句,点明别离的时间、地点。“祖”,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祖席”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
C.“临水驿,空山驿”四句,运用连续反复的手法,将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
D.“纵明月相思千里隔”至结尾数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使他们在现实中近在咫尺地相会。
E. 这首词一大特点是多处使用叠句。这些叠句的使用,一方面加深了词的蕴含及情感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词的声情美,显得优美动人。
【小题2】词中“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句,在内容和写法上与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哪些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
青青麰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②麰:大麦。③底许:几 许,多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麰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
B.“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C. “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的曲折萦回。
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再写傍晚燃香;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题字。
E. 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行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忘”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2】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小题。

生查子

贺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①焦,吟伴寒虫②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注)①熏麝:熏炉中的香料。②寒虫:即蟋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首二句点出个风清月圆的良辰美景。但“信是”这种语气,含有客观上是如此,而吾心中却未必然的意味。
B.词中人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别,每见风月即生愁,“处处”二字,不仅指地,亦指时间。事事,凡关乎风月者,即是愁端。
C.“欲遽就床眠”的“欲遽”二字,写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情态,主人公已解相思,终于可以安然入眠。
D.陈廷焯曾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本诗“解带翻成结”一句即属此笔。
【小题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指出“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两句中用得最精彩的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如年·古捣练子①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②勤不睡,破除③今夜夜如年。
注①本词作于北宋,北宋政治羸弱,且常被少数民族侵犯,作者也十分关注社会及国运。②捣衣:把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此处为捣寒衣、战衣。③破除:唐、宋人口语,消除,除去,消磨。
(1)词上片写“万杵千砧捣欲穿”,下片却说“不为捣衣勤不睡”。既然夜不睡不是因为捣衣,那是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词人在末句说“破除今夜夜如年”,站在词人角度,试推测词人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芳草渡

(宋)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与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这首词主要写临别时的场面,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
C.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幽怨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细节处,从容写来,有条不紊,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桃李。
【小题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