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 贺铸(1052-1125)
-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题诸葛谼田家壁
贺铸
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注)诸葛谼(hóng):地名,在乌江北八十里,与江南石头城相望,当以诸葛亮而得名。谼:深沟、大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夜访”在诗里不过是提供背景的过场,诗人着意要让读者倾听的,是他自己潜思默运多时的心声。 |
B.灯下夜织,水碾舂米,这些画面唤醒了诗人内心的企求,有似陶渊明“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式的体认。 |
C.一次可能是寻常的访问,在诗人笔下也会成为观照内心波澜的契机,在新颖独特的素材之中,蕴蓄着深长隽永的诗味。 |
D.尾联诗人看到此地环境是如此静谧,民心是如此纯朴,明言自己倦于宦游、企望归隐的意愿。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词中上下阕多次出现“酒”,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你是怎样理解的。
行路难
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注)①作雷颠:指喝醉酒鼾声如雷或癫狂的状态。②秋风:指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刘彻率群臣祭祀后乘船泛舟,时值秋风萧瑟,其触景生情写下《秋风辞》,表达人生易老的感叹。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缚虎手,悬河口”使用借喻手法,前句写勇士,比喻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后句写谋士,比喻为有政治才干的人,最终与“车如”句形成鲜明对比。 |
B.“白纶巾”三句正面表现了词人的抱负,“白纶巾,扑黄尘”描写了词人白衣进京的风尘仆仆,“不知”句化用李白诗句,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能否功成名就存在疑惑。 |
C.“衰兰送客”两句中,词人用兰花衰枯来衬托词人不被重用的内心愁绪。“天若”句设想奇伟,意境高远,有力地烘托出词人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 |
D.这首词根据文意的需要,十分注重转韵,全词每两句转韵一次,加之词句长短参差,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音乐性强,使人有一咏三叹之感。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本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思越人 紫府东风放夜时①
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贺铸青年时期曾在京城度过一段少年侠气、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此后却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回首往昔,梦绕魂牵,这首词就是作者在此境况下写出的。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放夜”点明时间,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可以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
B.上片第二句写词人与佳人归来时的情景,这位佳人步态似莲,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
C.上片三、四句通过“五更”和“十里”写曲终人散之后,借灯火阑珊暗示喧闹时间之长,点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
D.下片前两句为虚写,写梦中炉香袅袅,处境孤凄,醒来后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