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脾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鵷(yuǎn)鸳: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飘零”两句,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从中可知此时词人内心的哀怨。
B.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事)迟迟不来。这所待之人(事)即可指女子,又可以理解成君主的赏识。
D.“春去也”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有惜春之情,又有对前途的无望。
E. 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小题2】请简要描述词开头四句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8 06:0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释】①本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金明池,在开封城西,是北宋继后周开凿的人工湖。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④飞盖,代指有华盖的车,⑤日边清梦,化用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句。“日”喻皇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四句写景,春寒退去,春意渐浓,“花影乱”句中的“乱”字和“莺声碎”句中的“碎”字,用词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浓浓的春意。
B.“飘零疏酒盏”句写暮春时节,乱花飘零,春将离去,词人连喝酒的情绪也没有了,伤春之情溢于言表。
C.“离别宽衣带”句是说自己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抒发了离别后的愁苦之情,让人自然联想起《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的诗句。
D.“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两句由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用而来,表面上似写怨情,其中的“人”又宛似女性,联系全篇看似又不是,表意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E. 这首词上片写今,重在写景;下片写昔,重在抒情;上片写实,下片写虚,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具有丰厚的情感容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