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 庄子(约前369-前286)
- 荀子(前313-前238)
- 韩非子(前280-前233)
- 吕不韦(前292-前235)
- 列子(约前649-前606)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 宋玉(约前298-222)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注):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 |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敌人 |
C.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即使 |
D.不可谓知类 知:明白事理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胡不见我于王 |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1)然胡不已乎?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小题4】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_______________
圣心备焉 语气助词,_______________
⑥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______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_______________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______________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_______________
⑦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_______________
青,取之于蓝 介词,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介词,_______________
⑧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语气词,_____________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代词,_______________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君有疾在腠理 名词,________________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动词,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名词,________________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动词,________________
②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动词,________________
是以人多以书假余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动词,________________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动词,________________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

【小题1】(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其谁可而为之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
B.午非子之子邪 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 |
C.而遂杀之 后遂无问津者 |
D.伤人者刑 同予者何人 |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ūn),均为人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公也
A.到达 |
B.极、最 |
C.至于 |
D.导致 |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
B.容忍 |
C.对……狠心 |
D.抑制 |
A.其谁可而为之 君知其难也 |
B.午非子之子邪 今者有小人之言 |
C.而遂杀之 后遂无问津者 |
D.伤人者刑 同予者何人 |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小题6】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
【小题7】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ūn),均为人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至公也
A.到达 | B.极、最 | C.至于 | D.导致 |
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 B.容忍 | C.对……狠心 | D.抑制 |
A.其谁可而为之 君知其难也 |
B.午非子之子邪 今者有小人之言 |
C.而遂杀之 后遂无问津者 |
D.伤人者刑 同予者何人 |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小题6】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
【小题7】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①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②之位。”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选自《庄子·杂篇》,有删改)
(注)①屠羊说:一个卖羊肉的屠夫。②三旌:指公、侯、伯三公。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2)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 ③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补充文中名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輮以为轮(__________) (2)而闻者彰(__________) (3)而绝江河(__________)
(4)锲而舍之(__________) (5)用心一也(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
【小题3】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所表示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①蟹六跪而二螯 |
【小题5】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选自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韩非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2)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