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
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
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
①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
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
辜。大禹之周乘四载
②,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
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
愆。
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选自《曾国藩家书﹒习劳则神钦》)
(注)①酣豢:指沉醉于某种情境。②四载(zài):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贪于逸而惮于劳 惮:畏惧,害怕 |
B.逸则夭亡,历历不爽 爽:违背,不合 |
C.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辜:辜负,对不起 |
D.以补昔岁之愆 愆:过失,过错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石之粟:石,量词。作为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
B.日昃不遑:昃,指太阳偏向西方;遑,闲暇,空闲。“日昃不遑”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
C.神祇钦仰:神,天神;祇,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之“神祇”即此义。 |
D.骈集之祥:骈,本指骏马并排奔跑,无拘无束。骈体文的“骈”,指文章联想丰富,表达自由。 |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2)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
(3)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习劳”而“为人神所依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