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纤夫词
(清)陈维崧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①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②,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手去,敢摇手?
稻花恰称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③,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④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注】  ①棹船郎:船夫,此指纤夫。  ②团、保: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③百丈:代指缆绳。  ④土牛:古俗,立春前一日以土为牛形,用鞭抽打,谓之打春或鞭春。
【小题1】全词艺术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屡见不鲜的一幕“抓壮丁”的悲剧,与我们所熟悉的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异曲同工,都反映了当时民生疾苦。
【小题2】这首词在叙述描写时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试结合全词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12 09:0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的《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B.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C.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D.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运用设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明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B.刘开一开篇便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论述好问的意义.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对比、比喻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
D.“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议论,与荀子的《劝学》体裁相同。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顺恪六奇①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②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③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①吴顺恪,名六奇,广东丰顺县人。②樗蒲:赌博。③游札:空白的、可以任意填写的公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B.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C.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D.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庙号,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C.驿卒,在驿站供差遣的士卒。驿,供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的处所。
D.北面,即向北,向北而坐表示谦虚。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面向北为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一是自己没读过书,不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并不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先祖妣事略

张惠言

先祖妣白孺人,年二十二,归我先祖考政諴府君。政諴府君倜傥好学,通六艺诸子之书。父文复府君命北游,乡试顺天。俄得疾,卒京师,年三十五。讣至,孺人恸绝。是时文复府君年七十一,呼曰:“天乎!儿与妇偕亡乎!”顷之,孺人苏,文复府君曰:“我老矣,诸孤幼,新妇死耶?”孺人泣曰:“不敢。”明年,文复府君病,及,顾孺人泣曰:“吾死矣,诸孤与新妇为命,新妇存一日,诸孤亦存一日也。”良久,唏嘘曰:“贫甚,无可倚者。吾死,新妇存焉?”孺人泣对曰:“新妇生死与诸孤俱。”文复府君遂卒。

是时孺人三子,曰思楷、蟾宾、瑞斗。课三子读书,有疑义,取笔记,俟伯叔父至者就质焉。或谓孺人家至贫,令儿习他业,可以糊口;今使之读,读未成,饿死矣。孺人曰:“自吾翁而上,五世为文儒,吾夫继之,至吾子而泽,吾不可以见吾翁。”卒命之学。文复府君有弟曰衍黄,老矣,教授于家,怜诸孙,恒诲之。尝语孺人曰:“而子可教,吾欲严督之,念其枵腹,不忍也。”孺人谢曰:“翁幸督之,枵腹何焉?”

自文复府君卒后,孺人率二女纺织以为食。十数年,日常不得再食。惟岁时及家忌日,乃蔬食以祭。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记之,曰:“他日不可不报。”而政諴府君之卒于都也,内阁中书许公宏声,为经纪其丧,文复府君之终事则衍黄办之。孺人尤感焉,曰:“吾子孙勿忘此大德。”

孺人后政諴府君二十六年,以乾隆二十四年卒,年六十有四。考讳琪,母吴太孺人。孺人之在室也,吴太孺人病,孺人刲股肉和药以进,病辄愈。及文复府君疾革,孺人复刲股以进焉。及其卒也,子瑞斗亦为之刲股。孺人卒之五年,思楷及瑞斗奉孺人之柩,合葬于加冠桥政諴府君之兆。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复府君病,及   革:改变
B.至吾子而泽 斩:断绝
C.枵腹何焉 病:忧虑
D.乃蔬食以祭 具:备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孺人: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通用为对妇人的尊称。
B.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举行的考试,乡试考中者称解元。
C.乾隆:清高宗的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一般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D.刲股:割大腿之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课三子读书,有疑义,取笔记,俟伯叔父至者就质焉。
⑵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记之,曰:“他日不可不报。”
【小题4】根据文章后三段,概括白孺人身上具有的美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编选自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 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 胜:优美的
C.寇乱殄息,区内无事 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  捐:弃。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B.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C.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D.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基础,又参差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铮铮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罢席。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白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傳名,丐书庵额,僧无,不许,僧谂某与傅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①重违:难违,②昳;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剜,挖。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月上东向   俟:等待
B.罢席 始:开始
C.以僧无 行:品行
D.僧谂某与傅   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画末艺 一毫而莫取
B.命侍者为研浓墨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急取水之浣濯   于人可讥
D.僧无行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甲所卖
A.客有吹洞箫者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有碑仆道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
B.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
C.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
D.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
【小题5】下列四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
让侍者取来一大钵研好的浓墨,放在旁边的几案上,让周围的人都退下。
B.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
京师打钟庵落成,庵里的和尚仰慕傅青主的名声,请求他题写庵上的匾额。
C.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
我想写下这首诗刻在它上面,只是我不擅长书写。
D.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
当时傅青主己醉,便说:“我为什么要替你书写?”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青主对创作有严格的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先选择时机,遇到了良辰才肯下笔。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因此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没能如愿。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小题7】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