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雨花石

1946年夏天,天快亮了,一辆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车上推下来一个被绑着的人。这人浑身是血,但脸上的神色依然是那样的坚定。

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爸爸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小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道:“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不死;不然的话,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小男孩没有说话,他倔(jiàng  qiáng)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搂住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父子俩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目光。

敌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bó  pō)之中,小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这个小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敌人没办法,只好把他推出监狱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当上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小题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jiàng  qiáng)  血(bó  pō)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________   敬重—________  笑眯眯—________
【小题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由此可以猜测这是一位________。
【小题4】你是怎样理解“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无数像短文中的小交通员一样的小英雄。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儿子的创意

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很勇敢。可有些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关于宗教,关于建筑,你懂多少?金牌历来都只有一块。”

“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的宗教气氛。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売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博物馆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建筑材料砌成外墙,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

“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泉水涌出来。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意见啊。”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

他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台回来玩啊。”

【小题1】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不超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儿子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列出两点,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分别列出文中母亲和儿子对“创意”的看法并就他们其中的一种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佳作。(_______)
2.“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一句是一个比喻句。(______)
3.“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__)
4.在《白鹅》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______)
5.“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猫。(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觉得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小题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快要,将要。B.靠近,面对着。
C.来到,到达。D.照着字或画模仿。
【小题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小题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A.趣味,情趣。B.香、臭等气味。
C.意境。D.意思。
【小题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因为齐白石是大画家,他觉得老师不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因为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因为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因为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小题5】作为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书画艺术家,齐白石却临摹学生的课堂作品,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海瑞断案

司马迁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思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

初夏的一天,海瑞带着几个衙役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其中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汗流浃(jiá)背地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那人身上严严实实地盖着被子,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时有人去掖(yē)掖被子。走不了一会儿,他们就停下来在路旁休息,然后再换另外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询寻)问:“小伙子,你们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做什么啊?”“回大人的话,”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妹妹身染恶疾,所以我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县城看医生哩。”海瑞又指指被子问道:“你这样给病人盖被子,小心热着病人。”年轻人赶紧回答:“没事,没事,我妹妹病了好几个月了,身体虚得很。”海瑞觉得这群人有问题,于是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不久,这群人来到村子最西头的一座房屋前,从屋里出来两个人把他们迎了进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将那伙人抓了起来,衙役从那间屋里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训)证实,那伙人是一群强盗。

衙役很好奇,海瑞是怎么发现这些人是强盗的呢?海瑞笑着解释道: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抬一个久病的小姑娘,(竟竞)然会累得需要中途频频休息、换人。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木板上藏有很重的东西。(   )他们藏的是什么东西,这样做(   )有嫌疑。

(选自《探案故事美绘彩图版》)

【小题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小题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__________)
(2)身体强壮有力。(__________)
(3)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__________)
【小题3】在文章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小题4】海瑞是怎么发现那些人是强盗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他年轻时刻苦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但是一直遭到投降派的排挤。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感受到了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就使出最后的力量写下了《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被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着千万人的斗志。

【小题1】本文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
【小题2】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游戏

推铁圈儿是我童年经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上除了书包,肯定还有套在脖子上的铁圈儿。

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上的铁箍,扁平,宽窄有食指粗细,推起来平稳跑得快。推铁圈儿的铁钩比较简单,大多是用粗一点儿的铁丝弯成。钩头有方的,有圆的,圆的只能推钢筋做的铁圈儿。

一个星期天,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大概有一百多个,聚到中学的操场比赛推铁圈儿。项目是事先商量好的,有接力赛,四百米跑,绕砖跑等等。之所以有这个比赛,主要是平时互相到村头挑战,哪个也不服输,才串联起来的。结果,我们村和陈堡村打了个平手。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要求比最后一场: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的,一只铁箍圈儿的。这是我的杀手锏,我们全村只有我会。陈堡村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迎战了……

后来渐渐长大了,这种游戏便没有再玩过。现在,别说城市,即便是在农村,也很少看到这种游戏了。

【小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是我的杀手锏”中的“杀手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用“    ”画出来。
【小题3】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你童年玩过的一种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次难忘的文艺汇演

前段时间,张老师对我们说:“我们星期六要上广州参加中小学文艺汇演。”我听了这话,我高兴的彻夜难眠。

到了星期六晚上,广州大剧院里灯光四射,一会儿是紫,一会儿是黄……非常漂亮。过了一会儿,轮到我们表演了,我顿时心里紧张得怦怦直跳,竟然忘记跳舞的动作了,接着我马上改正过来了。下台时,我心里打了一个问号:我跳错了会不会影响成绩呢?老师以后还会不会选我参加?我心里难受极了。这时,尚珍老师走过来温柔地安慰我说:“刘轩,你已经尽力了,跳得不错了。”但我的心还是平静不下来,我后悔极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说:“没关系!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心态调整好,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

【小题1】中小学文艺汇演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小题2】用“    ”画出描述“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题3】“我”为什么忘记跳舞的动作了?“我”后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文理解。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者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小题1】我们班演出的时间是__________。
【小题2】“我”的脸为什么会一阵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我”都顺利演完了,为什么还记不起来是怎么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童心的天堂

黄小平

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颗)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

“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

“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作)什么呢?”

“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致)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

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钮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让雪人披上棉衣,会多暖和一些。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深秋,叶子纷纷从树梢落下来。

“妈妈,现在怎么不刮风呢?”

“现在刮风不是很冷吗?可为什么想要刮风呢?”

“(   )刮风,这些落叶(   )可以乘着风轻轻地落到地上,就不会摔得那么疼了。”

“孩子,见别人摔倒了,当你懂得去疼别人时,你的心就是垫在地上的棉絮,摔倒的人,就不会感到那么疼了。”

“妈妈,今后我要多疼别人,让大地多垫些棉絮。”

(选自《好家长》)

【小题1】选出文章括号中正确的字。
【小题2】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草叶上的露珠为什么会越来越小?( )
A.因为阳光的照射。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就不会变小。
B.蒸发掉了,但是露珠不会全部消失。
C.因为水分蒸发掉了,即使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也会全部消失。
D.被草叶吸收了。
【小题4】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最后一句:“今后我要多疼别人,让大地多垫些棉絮。”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