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阁。

一只海(jiū 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yuá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小题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最后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小题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

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即使刮风下雨也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

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小题1】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小题2】在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的彩绸 (_________)地爬
(_________)的奖状 (_________)地织着
【小题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小题4】照样子写词语。
光溜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小题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 )。
A.使那半亩地不再荒着。
B.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C.满足孩子们爱吃花生的愿望。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开心阅读。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___________”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阳光。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因为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小题1】找出本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灰尘在散射太阳光时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练习。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

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其实,很多其他动物也都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中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2000只候鸟。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大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命。

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被消耗掉。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令人非常不适。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小题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__________
【小题2】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
【小题3】第七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
_____________
【小题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石林印象

①石林位于昆明市东,距昆明市10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远远望去,那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难怪石林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踏入石林,便是走进了一个故事,走进了一段神话。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不过,游石林还要带上丰富的想象,要不然就只能是“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了。在现实与想象的结合下,你才可以发现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绝妙的画,是一首优美的诗。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石头,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的石头,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

③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黄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尽情狂欢,通宵达旦。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更使石林锦上添花,撼力倍增。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鬼斧神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
【小题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石头大的特点
B.远看近看眼里都是石头,因为缺乏想象力
【小题5】读画波浪线的句子,“神奇的自然景观”指______;“优美的人文景观”指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 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 (灵巧、灵敏、灵活)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百发百中捕获猎物。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丝毫不差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小题1】文中横线处应选填括号中的(_________)一词。
【小题2】“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中“可以”所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大白鲨捕食海豹、海狮之类的捕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一句中所说的“受到误解”,具体是指(___________
【小题6】在说明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时候,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材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化学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題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客。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小题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第四自然段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sǎn sàn)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 亲热)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chàn zhàn)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动 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 径直:___________
【小题2】给文中(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 √”。
【小题3】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小题4】读中品味。
(1)用心读①—⑥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2)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    ”上。
【小题5】深层探究。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玫瑰”吗?请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