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青岛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 照样)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脚路旁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
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团儿;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 吊)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樱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樱花的明艳和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么能忘记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Z§xx§k.Com]
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和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荡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须 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晴了,夹衣正合适。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去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排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地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樱桃吃呢!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地(欣赏 观赏)五月的青岛吧!
用“∕”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为什么说“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
3.这篇文章中两次出现“春深似海”这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文回顾
1.《迷人的九寨沟》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  
   ,其中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九寨沟独特的美。 
2.《五月的青岛》中介绍了青岛五月的特点
,我们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青岛的美。 
3.“    ”一句写出了华山险的特点。除华山外,我国的五岳还包括               。 
4.“ , ”两句写出了泗水之滨春天的美好景色,群芳争艳,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春光。 
5.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
自古    一条路,只有    敢攀登。 
    甲天下,    甲桂林。
当前题号:2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快乐阅读。
这一片山水
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势平缓,青翠葱茏,流水潺潺。
山中几乎没什么粗大的树木,只是一些瘦小而稀疏的小树密密地布满了山坡,树林中缠绕着各式各样的古藤,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盘错出了一种山中特有的气韵。轻风徐徐,一股清香的气息飘飘荡荡,不时传来几声轻快的鸟鸣,反添了几分幽静。
山路边流淌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溪,山脚下溪面较宽,清水平铺,小溪边上的石缝中,生长着一些蓝色的小花,它们的倩影被流水冲刷着,似乎有些心摇意荡,但却依然顽强地屹立在石缝中,缕缕幽香,飘满了整个山林。
沿溪而上,前面的水声响了许多,溪面上分布着一块块粗糙的石头,有圆有方,形态各异,有的叠若累卵,有的直立眼前。清凌凌的一条急流,缠绕着山石,随形就势,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水声汩汩作响,哗哗流淌,于是便有了金玉之声,箫管之韵。那自然的景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意境,沧桑得让我痴迷,又柔美得让我心痛。
人们常说:水也,来无影,去无踪,无声无息。其实流水潺潺,也有自己的语言。留心听泉,你会觉得自己是在聆听一曲富有变化的乐章。时而平坦舒展,时而曲折沧桑,时而激情澎湃。静静地聆听山水之声,我们便会不知不觉地融进这山山水水。
1.本文的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溪面上的石头的句子。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清凌凌的一条急流,缠绕着山石,随形就势,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
“顽强”一词写出了小溪的什么特点?

4.作者说“流水潺潺,也有自己的语言”,你觉得怎样的人才能听懂流水的语言呢?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文中的“蜂巢”指  ,鸟岛指    ,花瓣指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问答题
1、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细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学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    )
恶劣 如饥似渴  逝世  耗费
①è lü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  hào fèi
②è liè  rú jī shì kě  shì shì  háo fèi
③è li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hào fèi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含义:(    )
①鲁迅很谦虚。
②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③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疲倦( )    A.疲惫 B.精神 C.疲劳 D.兴奋
浪费(  )    A.消耗 B.消费 C.节约 D.浪漫
延长(  )    A.延续 B.压缩 C.漫长 D.拖延
4.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指的是(  )
A.要节约时间,做更多的工作。
B.要想成为天才就不能喝咖啡。
C.世界上不可能有天才。
5.鲁迅是怎样节约时间的?( )
A.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B.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C.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D.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6.用“   ”画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7.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一段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
8.哪两个方面说明鲁迅珍惜时间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我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并把文中优美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填空

“教室,像一只蜂巢。排列的桌椅,师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在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1)文中“蜂巢”指的是________,作者把教室比作蜂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小蜜蜂来比喻____________,用花海和花粉分别比喻_______和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地读这句话。(自己要读读哦)
(3)“鸟岛”指的是________,结合生活实际,写写你在自己的“鸟岛”玩耍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了文中的“鸟岛”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4)“啊!飞来的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的鲜花,开在老师的心间”
“花瓣”指的是: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地读这段话。(要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哦)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爱因斯坦趣谈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地拿起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说:“无可奉告,他不希望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走着走着,竟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忘记家的地址,没有办法,只好麻烦你帮我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小题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名声非常显著。(______)
(2)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分散——(    ) 直率——(    ) 熟悉——(    )
【小题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最后写爱因斯坦“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是怎样评价爱因斯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