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快乐阅读。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聚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
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小题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仔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她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用“________”画出来。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3 08:5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用了一系列动词:______________;其中用________一词,描写父亲步履艰难的样子。
③画“ ”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赶紧拭干了泪”一句的正确含义是( )。
A.为自己这么大流泪而羞愧 B.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C.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D.怕别人笑我感情脆弱
(3)这段文字进行了( )。
A.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    B.外貌、动作、语言、肖像的描写
C.外貌、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    D.外貌、动作、语言、场面的描写
(4)这段短文主要表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父母日夜为你操劳,你一定很受感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快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小题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顺——(  )  热闹——(  )  虚假——(  )
【小题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稀——(  )  疼爱——(  )  僵持——(  )
【小题4】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哪种有道理一些,请在后面括号里画“√”。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
B.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  )
C.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
【小题5】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莫干山的蝉鸣》

①到莫干山避(bì  pì)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②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呜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yíng réng)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fá fán)味;细品,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哩喳、叽哩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sì shì)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③突然——又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指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

④真奇怪……

【小题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题2】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是什么现象引起了“我”对莫干山蝉鸣声的注意?用横线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句子。
【小题4】短文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小题5】把第3自然段划横线的那个长句,缩写成“谁干什么”的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