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相交线及其所成的角
- 平行线及其判定
- + 平行线的性质
- 平行线的性质
-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AED的度数为( )


A.40° | B.60° | C.80° | D.120° |
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


A.45° | B.54° | C.40° | D.50° |
如图,已知AE∥DF,BE∥CF,AC=B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EB≌△DFC | B.△EBD≌△FCA |
C.ED=AF | D.EA=EC |
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BC上一点,DF∥AB交AC于点F,BD=DF=AF,DE⊥AB于点E.

求证:(1)AD平分∠BAC;
(2)CF=BE.

求证:(1)AD平分∠BAC;
(2)CF=BE.
如图,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有∠APB=∠PAC+∠PBD,请说明理由;
(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PAC、∠APB、∠PBD三个角的等量关系(无需说明理由);
(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写出你发现的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
(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有∠APB=∠PAC+∠PBD,请说明理由;
(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PAC、∠APB、∠PBD三个角的等量关系(无需说明理由);
(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写出你发现的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

如图,直线MN∥PQ,点A、B分别在MN、PQ上,∠MAB=33°.过线段AB上的点C作CD⊥AB交PQ于点D,则∠CDB的大小为_____度.

如图,AC与BD交于点O,AB∥CD,∠AOB=105°,∠B=30°,则∠C的度数为( )


A.45° | B.55° | C.60° | D.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