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日中 期(________
②去后至 乃(________
③尊君在 不(________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古诗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词
① 骤(    ) ②差(    )③舍(    )④顾( )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      ,变化原因是:    
【小题5】《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太丘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

【小题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   人迹罕B.太丘   己为人
C.下车之   穿针线D.入门不   奋不
【小题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自己离开。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小题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李德裕神俊,宪宗赏之,坐于膝上。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因戏曰:公诚陟大痴耳。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而问所读书,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所以不应。吉甫复告,元衡大惭。由是振名。

(选自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注)①神俊:天赋才智出众。②吾子:你。③翌日:第二天。④具:详尽。⑤诚大痴耳:(你儿子)实在是非常痴呆啊。⑥理国:治理国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相委去_______________   (2)下车之_______________
(3)每以敏辩于同列_______________   (4)书者礼部职也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意欲探其志也。
【小题3】陈元方“不顾”,李德裕“不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过中
B.中不至/吾三省吾身
C.元方年七岁/学而习之
D.则是无/与朋友交而不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行   期:
(2)相而去  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4】阅读文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友人发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友人知错就改的表情与动作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日:“忠臣孝子也。”客日: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日:“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日:“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③府君:对太守之称。④伛:弯腰。⑤放:流放,放逐。⑥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 人名,均侍奉父母十分孝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尊君在___
⑵元方入门不___
⑶足下言何其也___ 
不相答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小题3】下面句中的“而”字有几种意义( )
①客惭而退  ②曲肱而枕之  ③博学而笃志  ④相委而去  ⑤学而不思则罔
A.2B.3C.4D.5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表现出怎样的共同特点?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________   (2)未若柳絮风起 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下列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他很关心和重视后代的学习。
B.白雪纷纷何所似?
纷纷扬扬的为什么这么像白雪?谢太傅看到外面的情景,很惊讶。
C.公大笑乐。
谢太傅很高兴地大笑。说明他对儿女将雪比喻为“撒盐”“柳絮”感到幼稚可笑。
D.下车引之。
陈太丘的友人下车来拉元方,这个动作说明他心中为自己的行为真心感到羞愧了。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兄女”“陈元方”两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他(她)的一个相关事例。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公:即谢安。②淮上信:从淮水派来的送信人。 ③竟:终了,完毕。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俄而雪__
(2)撒盐空中差可__
(3)未若柳絮风起__
(4)不于常__
【小题2】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看 书 竟 默 然 无 言 徐 向 局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小题4】从以上两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子重,是王操之的字,子敬是王猷之的字。子敬最小。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     拟:相比
B.未若柳絮风起     因:趁,乘
C.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谢公 诣:拜访
D.向三贤愈 孰:通“熟”,熟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知B.吉人辞寡
C.下车引D.择其善者而从
【小题3】下列对两则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认为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相对于“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
B.《咏雪》一文从“公欣然”和“大笑乐”中,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
C.王黄门兄弟三人见谢公时,子猷和子重说了些日常事情,子敬寒暄了几句。
D.谢安通过子敬见自己时说了几句客套话,认为子敬比子猷、子重要贤明一些。
【小题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

达官遣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公亦于水中答之。

(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小题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屡 拥 不 得 上 招 公 挽 其 车 公 欣 然 从 之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______ (2)俄而雪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______   (4)公笑而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枕之    公笑
B.堤边柳阴中乘凉 役水中跪谢
C.呼公洗背   可以师矣
D.公亦于水中答 下车引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小题5】(甲)文赞赏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乙)文刻画高念东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