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小题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__(只写序号)。
【小题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
【小题4】请分析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小题4】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谢道韫和王戎聪慧机敏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链接材料:王戎七岁,尝①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③取之,唯戎不动。或④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①〔尝〕曾经。②〔折枝〕压弯了树枝。③〔竞走〕争着跑。④有的人《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公欣然曰: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咏雪》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如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4】元方还有一个弟弟,叫季方,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和《客有问陈季方》的内容,说一说他们两兄弟共同的品质(围绕一个方面简要概述即可)。
客有问陈季方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选自《世说新语》)
(译文)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当然我的父亲也不会知道这功德是有还是无。”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③啮④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⑥召子,曰:“汝⑦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④啮:咬。⑤贾人:商人。⑥遽:马上,赶快。⑦汝:你。⑧直:通“值”,价值。【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1处)
(2)时 人 称 陈 谏 议 有 古 仁 之 风(1处)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
(3)不见是马(______)
(4)贾人安能蓄之(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戒仆养之终老。
【小题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结合选文分别写一写。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①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②尊盛位高势盛。③畏同“威”,威严。④博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⑤由 奉行,遵从。【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3)亡其身者(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
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 |
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
(3)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
(4)年与时驰(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4】勾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故不为苟得也
③吾腰千钱
④何不去之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
C.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谓之“文”也 |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B.而/乡邻之生日/蹙 |
C.士/不可以不/弘毅 |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小题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2】翻译下列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3】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