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过庭录》)
(注释)①负:依仗。②庆阳帅:庆阳(地名)统帅。③文正:范仲淹谥号文正。④贻:遗留。⑤规:劝诫。【小题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B.然则何时而/乐耶 |
C.然滕豪/迈自负 | D.文/正与之同年 |
A.越明年 不可逾越 | B.正患无隙以规之 何患无辞 |
C.增其旧制 因地制宜 | D.子京忽以书 书香门第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翻译:政治道路通畅,官场人际关系和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此句既表达范仲淹对好友滕子京政绩的赞赏,也有对其身处逆境不忘职责,仍造福于民的人生态度的欣赏。 |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理解:与“古仁人之心”“异”,表明了作者对“二者之为”的赞赏态度,再以“何哉”的发问引出下文的观点。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理解: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因为他们情绪管理得当,用理性冷静处事,因此能保持心态良好。 |
D.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
【小题4】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小题5】结合(乙)文揣测范仲淹在写(甲)文时内心想对滕子京说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①觥筹交错(_______) ②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滁州人出游、捕鱼酿酒写起,既体现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
C.文章以“乐”字贯穿始终,并巧妙地把“醉”和“乐”统一起来。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实质,乐是表象。 |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上下一白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从武林门而西 (4)即棹小舟入湖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才一举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C.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二者不可得兼 |
D.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酣神醉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
B.“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
D.(甲)文写赏雪,也写了湖心亭上与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乙)文“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甲)《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
D.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
A.环滁皆山也。 | B.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4】欧阳修和郑板桥都是老百姓眼里的好官。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5】阅读乙文和下列链接材料,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引凄异 | B.予观夫巴陵胜状 射者中,弈者胜 |
C.然则北通巫峡 初极狭,才通人 | D.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
A.增其旧制 其真无马邪 | B.前人之述备矣 已而之细柳营 |
C.多会于此 至于负者歌于途 | D.不以物喜 屠惧,投以骨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
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
C.本文第三、四段采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描写出一阴一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的心情。 |
D.本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起来。 |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⑤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金山夜戏》)
注释:①兖yǎn: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洒。⑤韩蕲王:南宋名将。【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日晡,至北固 (4)徐定睛,视为何许人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句中停顿,限划两处。
余 大 惊 喜 移 舟 过 金 山 寺 已 二 鼓 矣 。
【小题4】(甲)文深夜赏雪,(乙)文金山夜戏,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
【小题5】两文写景所涉及内容同中有异。“同”表现在都写了夜景,并着重写了景中之人,请你说说两文写景的“异”表现在哪里?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③,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熟。
沈括《梦溪笔谈》略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后文的“钱帅”,即钱镠的孙子钱俶。②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讫:完。【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 ⑵众妙毕备()
⑶以为妙绝() ⑷上轻,故如此()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小题4】甲文中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模仿得 (填一成语),乙文中喻皓对“ ”(用乙文原句填写)的回答真是胸有成竹。他们俩在自己所从事的的技艺上都达到了 (用一个成语形容)的境地。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 |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C.鲦鱼出游从容 | D.请循其本 |
A.北冥有鱼 | B.其翼若垂天之云 |
C.子固非鱼也 | D.我知之濠上也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 |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小题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1)欲颓(________)
(2)与其奇者(________)
(3)徙于南冥(________)
(4)抟扶摇(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
(3)垂天之云(________)
(4)志怪者也(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4】庄子和陶弘景都是道教思想家,庄子注重内心的逍遥自由,而陶弘景渴求的是精神上的超脱。甲文作者借山川之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呢?乙文鲲鹏这个形象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桌竹之属,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典,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道德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屋舍俨然(______)
(2)桑竹之属(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
(4)悉如外人(______)
(5)虽有甲兵(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题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1处。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民 至 老 死 不 相往 来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甲) | ①____ | 设酒杀鸡作食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乙) | 美其服 | ②____ | ③____ | ④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