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小题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欲(________)
(2)其奇者(________)
(3)于南冥(________)
(4)扶摇(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
(3)天之云(________)
(4)怪者也(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4】庄子和陶弘景都是道教思想家,庄子注重内心的逍遥自由,而陶弘景渴求的是精神上的超脱。甲文作者借山川之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呢?乙文鲲鹏这个形象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0 11: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凉
B.石底以出卷:弯曲
C.潭中鱼百许头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离开
【小题2】(小题2)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题3】(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息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①窈然:深远貌;幽深貌。  ②咎:责怪

【小题1】句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余与四人拥火
B.心之/子非鱼,安知鱼之
C.卷石底以/山高月小,水落石
D.乃记而去/而余亦悔其随
【小题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即可)
比 好 游 者 尚 不 能 十 一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出,火且尽。________
【小题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写,含蓄的抒发了作者_____的心情。(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_____(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填写)。

同类题4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宴之乐
(2)射者中,者胜
(3)至于者歇于途
(4)又幸其民其岁物之丰成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人之乐/掇幽芳荫乔木B.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修来此
C.遂书名其亭/其境过清D.太守谁/权吕蒙曰
【小题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修 之 来 此 乐 其 地 避 而 事 简 反 爱 其 俗 之 安 闲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小题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1)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回答)
(2)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