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 (4)隶而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题3】文中第①至第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_________、______和潭边气氛。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
B.文中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优美。 |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高兴愉悦的心情。 |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丙)当待①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③,麦陇朝雊④,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⑤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⑥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当待:等到。②轻鯈(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③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④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⑤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⑥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⑦无忽:不可疏忽错过。【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
③窥谷忘反__________
④然是中有深趣矣 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小题3】甲乙丙三文都是绝妙的山水小品,甲文以“_______”字总领全文,奠定写景抒情的基调;乙文写水极富特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写出江水__________的特点;而丙文是王维写给友人_________的邀请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画出在岁末寒冬想象出来的山中春景,可见王维不但“诗中有画”,文中也是有画的。
[甲]
竹①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五。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
已卯上元②,予在儋州③。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日:“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④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②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③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④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过:苏轼的小儿子。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他在《赠侯喜》一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枷(浅水处)。”【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④已再鼾矣
【小题2】对上述诗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乙][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夜的繁华景象,淳朴民风。 |
B.[甲]诗中“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两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竹枝摇曳,飒飒声响如乐音飞扬:枝叶紛乱披洒,如兵刃碰击的情境,充满神韵。 |
C.[乙]文中“闲人”既有作者对自己闲情雅致的行为的自豪,也有对自己是被贬“闲人”的自嘲自慰。 |
D.[丙]文中“笑韩退之”表面是嘲笑韩愈“钓鱼不得”,还要勉强求得;实际是嘲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做到随遇而安。 |
E.[甲][乙][丙]三文都写了作者被贬官,但思想不同。[甲]文借竹子“可折不可辱”表达自己绝不妥协的精神,[乙]文借“竹柏”表达遭贬谪后悠闲自得的心情,而[丙]文作者思想已发生转变,他认为既然仕途如此不顺,那就安于命运,随波逐流。 |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竹》一诗中后四句写“菊”,似与诗题不符,你是如何理解的?
(2)《记承天寺夜游》和《书上元夜游》都描写了苏轼月夜“欣然”出行的情景,两文中作者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选文[乙][丙]作简要分析。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D.鸢飞\戾天者,忘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A.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 B.猛浪若奔(奔跑) |
C.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 D.互相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 |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 |
B.第2段写了江水的清澈和激流猛浪,主要着眼于静态描写。 |
C.第3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
D.文中的“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互相轩邈(______)
(2)鸢飞戾天(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本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举出两例来加以赏析。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薛萝: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幽岫:幽深的。④重:向住。⑤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 苔痕上阶绿 |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 |
C.任意东西 梅溪之西 |
D.遂葺宇其上 肃遂拜蒙母 |
A.甲文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
B.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为“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
C.甲文“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两句中的“转”与“反”均是通假字,分别同“啭”与“返”。 |
D.乙文从表达方式看,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
A.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B.甲文中通过“缥碧”“直视无碍”“急湍”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
C.乙文语言简洁精美,值得仔细品味,如“森壁争霞”的“争”字把陡峭的壁写活了。 |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 绝巘多生怪柏 |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
C.皆生寒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D.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
A.经纶世务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B.猛浪若奔 关山度若飞 |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 |
D.蝉则千转不穷 则素湍绿潭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这篇文章的纲,“奇”“ 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
B.这篇文章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写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文,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
D.“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小题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你从本文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施从事书》吴均)
注释: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干:连接。③汉:银河。④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⑤春罗:即绿萝,一种爬蔓植物。⑥被:通“披”,覆盖。⑦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黑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
(3)清川万转(________)
(4)千翼竞来(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奇者 |
B.猿则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C.与朱元思书/未复有能与奇者 |
D.春冬之时/山川之美 |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小题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青山,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小题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园林。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③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都邑:都会城镇。③俾(bǐ):使。【小题1】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悉皆怪石
(4)彰示来者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猛浪若奔 ②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
B.①宜乎众矣 ②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
C.①皆生寒树 ②悉皆怪石 |
D.①亭亭净植 ②植松与桂 |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小题5】以上两篇选文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相似的情感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