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互相邈(______)
(2)鸢飞天(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本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举出两例来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8:4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下面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飞奔的马)
B.泉水激石,泠泠响(发出)
C.梅花为寒所(约束,阻止)
D.山岚色之妙(设置)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梅花寒所勒/歌吹
B.猿则百叫无/月景尤为清
C.夹岸高山,生寒树/在朝日始出
D.负势竞,互相轩邈/横柯蔽,在昼犹昏
(3)下面对两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B.乙文中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认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
C.甲文移步换景,抓住突出特征描写景物,写出了水的清澈与湍急,山的动感与生机。其次,视角多样,有俯视,有平视,有仰视,还有远眺。
D.乙文中无“待”,而题称“待月”,以实写虚,暗示作者优雅的趣味,也造成读者期待的兴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同类题4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豫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鸟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鴝,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敬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谅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注)①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另意: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时已经过去8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_____   (4)处处之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3】语段中结尾语段为什么要反复写桃花源的“寻而不得”?
【小题4】请从内容方面说说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岑、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岑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李岑: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②生:指男伶。③马小卿、潘小妃:女伶。④呆白:苍白,⑤苍头:年纪大的伙计,⑥欱:通“喝”。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余一小舟(________)
此(________)
③大雪深三尺(________)
④三鼓寝(_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下白/而或长烟B.长堤一痕/吾德馨
C.声为寒所慑/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下船/其家穿井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小题5】甲乙两文同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雪天出游之作,请简析写景方式和思想情感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