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①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②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③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篑(kuì):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袁宏道的朋友,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②罗纨(wán):丝织品。③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④夕舂(chōng):夕阳。【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_______)
(3)梅花为寒所勒(_______) (4)竟不忍去(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两位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跟,随) | B.猛浪若奔(奔跑) |
C.横柯上蔽(在上面) | D.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
A.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 |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
C.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 D.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出同样青色。 |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让人看了寒冷的树木。 |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那些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
A.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
D.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互相轩邈____
(2)或坐或睡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小题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甲文表达的情感:________;乙文表达的情感:________。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_________________
④山岚设色之妙: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
C.①止有剩骨/②止午未申三时 |
D.①急湍甚箭/②今岁春雪甚盛 |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观月记1(节选)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1.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
(2)盖竹柏影也(_______)
(3)虽未尝身至其地(_______)
(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小题3】(甲)(乙)两文均是写月色之佳作,广为后人传诵。皎洁月色之下,是诗人无尽绵延的思绪。请你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简要分析作者当时的心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穣穣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3)国且危亡_______________ (4)先生少之乎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只限两处)
见 道 旁 有 禳 田 者 操 一 豚 蹄 酒 一 盂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小题4】(乙)文中淳于髡善于用“隐”的方式来进行劝谏,请结合文中第一段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
B.千转不穷(婉转) |
C.鸢飞戾天(至、到达) |
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
A.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 |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
C.猛浪若奔 乘奔御风 |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
B.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
C.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倦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
(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猛浪若奔(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__________)
④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
【小题2】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停两处。
绿 烟 红 雾 弥 漫 二 十 余 里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②壁争霞,孤峰限③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④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⑤。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 ① 薜萝: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森:众多的样子。③限:阻,这里指遮断。④偏:特别。⑤办:具备。【小题1】解释加点词。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岂徒语哉 (4)蝉吟鹤唳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素重幽居 素湍绿潭 |
B.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 |
C.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
D.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小题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四季) | B.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A.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B.自康乐以来 盖以诱敌 |
C.相与步于中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D.何夜无月 水何澹澹 |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