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流飘荡
②鸢飞
③疏条交映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表现富春江的“异水”时采用了多种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修辞手法上既有夸张,又有比喻。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容水流湍急,运用两个比喻,且“奔”字是形容词作名词,表现出了水急浪猛的特点。
C.作者写山,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岀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从侧面烘托了山水的魅力,也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向。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    空:消散
B.野芳而幽香    发:开放
C.而乐亦无也    穷:穷尽
D.余一小舟 拏:搭乘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喜洋洋者矣  真无马耶
B.朝往 面山
C.湖心亭点    长烟
D.湖中人鸟声俱率妻子邑人来此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昏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
B.乙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C.丙文白描的手法使用堪称经典,对于“湖上影子”的描写,作者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绘出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D.三段短文都写了人的活动,并将心境与自然之景结合。甲文通过写“春和景明”之时的“渔歌互答”,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通过写“四时之景”在“朝而往,暮而归”中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通过写“上下一白”时“独往湖心亭”表现独与天地精神来往的傲岸自恃。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至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B.蝉则/千转不穷
C.沉鳞/竞跃D.经纶/世务者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坠落)B.泉水石(冲击,撞击)
C.鸢飞天者(至,到达)D.沉竞跃(水光波动的样子)
【小题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理解:写出了茅山中一日之美。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翻译:流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理解:写出了江水的清澈明净。
C.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理解:作者被贬官后,心情郁闷,看到此美景,不由得发出感叹。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理解:表现作者纵情游赏,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和怡然自得。
【小题4】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5】(甲)(乙)两文都抓住___________的特征进行描写;在写法上(乙)文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Z)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2)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倩。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

(《与杨休之书》节选)

注释:①匝:围绕。②野舍:野外的屋舍。③经始:开始重建。④宇:屋檐。⑤褰(qiān):提起,撩起。⑥杏然:悠悠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任意东西(____________)
②蝉则千不穷(____________)
林起栋(____________)
④萝生宇(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流连于山水之间的愉悦。甲文还表现了作者比肩谢灵运的自豪,乙文则表现作者欣赏美景的悠闲。
C.甲文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甲文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小题4】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野舍在战乱后仍在原地重建的原因。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此文与《醉翁亭记》同为作者被贬滁州时所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更定矣 金陵人
B.上下白 长烟空(《岳阳楼记》)
C.其风俗之美 益慕圣贤之(《送东阳马生序))
D.以与民共 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翁亭记》)
【小题2】下列对文段(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描写了天地广大,人之渺小,传达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C.文中有关“崇祯五年十二月”及“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作者无限的惆怅和淡淡的哀愁。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不仅点出“痴”情人不止“我”个,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文情激荡,余味无穷。
【小题3】下列对文段(二)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B.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C.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D.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小题4】把下面文段(一)(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小题5】从文段(二)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很有乐趣,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请写出四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大(______)三日
②上下(______)白
③余(______)饮三大白而别
④从武林门而西(______)
⑤才一(______)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小题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午 刻 入 昭 庆 茶 毕 即 棹 小 舟 入 湖。
【小题4】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选文
时间
季节
写景方法
作者情感

更定
②______
白描
④______

①______
春天
③______
愉悦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②余一小舟。
③余饮三大白而别。 ④此。
【小题2】对下面句子带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下白。   一片B.惟长堤痕。  一道
C.湖心亭点。 一点D.与余舟芥。 一个
【小题3】下面句子中带点的“是”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日更定矣。B.金陵人。
C.进亦忧退亦忧。D.天时不如地利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是: (2)一时:     
(3)欠伸 (4)毕备:    
【小题2】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3】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妙处何在。
【小题4】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宾客大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文中统领全文的关键字是______
【小题4】文中画线的句子描述了听众的反应,试分析这些描写有何效果。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波水声。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上文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朝代)的林嗣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了人们深夜救火前后的情形。
B.第②段表达了作者对艺人表演的赞美。
C.第③段写了宾客的肖像、心理和动作。
D.选文表现了艺人表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