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园林。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都邑:都会城镇。③俾(bǐ):使。
【小题1】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
(2)互相轩邈
(3)皆怪石
(4)示来者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猛浪奔 ②此溪在山野之上
B.①乎众矣 ②则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C.①生寒树 ②悉怪石
D.①亭亭净松与桂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小题5】以上两篇选文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相似的情感和志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12: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堂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相与于中庭(________)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③二叟往(________) ④越钱塘,长江(________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B.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C.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D.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小题4】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携友出游,但二者的主题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庾公乘马有的卢,或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美姿容,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额有白斑,传说为害主之马。③或:有的,有的人。④语:告诉。⑤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令尹。相传儿时在路上见到两头蛇,迷信认为看到的人必死,他怕别人再看到蛇而死,便将蛇打死埋掉了。⑥达:明白事理。
【小题1】对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恐/前后受其敌
C.昔孙叔敖/杀两头蛇D.庾公乘马有/的卢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敌:(________) (2)股:(________)(3)昔:(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效之,不亦达乎?
【小题4】文中的庾亮不卖“的卢”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鰷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而飞____
(2)请其本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小题3】《北冥有鱼》运用想象和____(修辞手法),描绘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____时气势壮美的形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展开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____,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____的一种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