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薛萝: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幽岫:幽深的。④重:向住。⑤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 苔痕阶绿
B.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非亭午夜分
C.任意东西 梅溪之西
D.葺宇其上     肃拜蒙母
【小题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B.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为“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C.甲文“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两句中的“转”与“反”均是通假字,分别同“啭”与“返”。
D.乙文从表达方式看,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甲文中通过“缥碧”“直视无碍”“急湍”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乙文语言简洁精美,值得仔细品味,如“森壁争霞”的“争”字把陡峭的壁写活了。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01:4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书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小题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藻荇泛指水草,在此是指_____________ 。
【小题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客:
日更定矣。 是:
③风力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虽:
④而此地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   适: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湖中人鸟声俱绝。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题4】这两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5】甲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守(______)   (2)连月不(______)   (3)锦游泳(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题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三、四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而对洞庭湖,同迁客骚人一样寄情于景。
B.第(5)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同类题4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於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於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於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②穹石盘簿埋根  而:(________
③可远观不可玩焉 亵:(________
冒霜而停雪   甘:(________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同类题5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政人和/博古今   增其旧/因地
B.巴陵状/名古迹   春景明/风日丽
C.岳阳楼之大/叹为止   前人之述矣/万事俱
D.国怀乡/伪存真   吾谁与/完璧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谪守”是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滕子京在“谪守”的情况下,在“百废”的基础上,做到了“政通人和”。滕子京这种逆境中仍忧国忧民的情 怀值得崇敬。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翻译:(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理解:本句描写了洞庭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色。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 怕被(别人)批评指责的情怀,满眼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理解:本句写出迁客骚人在阴天时登上岳阳楼,看到阴冷的景象,就会产生悲伤 之情。
【小题3】《岳阳楼记》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范仲 淹和郑板桥身上有哪些体现。

(材料一)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 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材料二)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