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薛萝: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幽岫:幽深的。④重:向住。⑤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 苔痕阶绿
B.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非亭午夜分
C.任意东西 梅溪之西
D.葺宇其上     肃拜蒙母
【小题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B.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为“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C.甲文“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两句中的“转”与“反”均是通假字,分别同“啭”与“返”。
D.乙文从表达方式看,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甲文中通过“缥碧”“直视无碍”“急湍”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乙文语言简洁精美,值得仔细品味,如“森壁争霞”的“争”字把陡峭的壁写活了。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01:4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比较阅读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 巘多生怪柏
B.回倒影 荣峻茂
C.负势竞 横柯
D.虽乘御风 猛浪若
【小题2】下列对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原因是作者是在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
B.(乙)文写“奇山”,用“负”“竞”“争”等字,将崇山峻岭化动为静,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C.(甲)文第②段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写景,抓住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D.(乙)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小题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1】甲诗作者为_______代诗人_______;乙文作者为_______文学家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小题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小题4】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______,对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地面对。

同类题4

比较阅读两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绝,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⑶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小题2】对两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写于1083年,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B.乙文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文章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C.两选文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情感志向。
D.两选文用词精练,语言精粹,写景精妙,是古典山水游记的上乘佳作。
【小题3】简述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一比喻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小题4】乙文是书信体,全文感情舒缓,几乎没有起伏。甲文作者则感情丰富,富有起伏变化,请结合行文思路,加以简析。
【小题5】乙文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是指追求名利和治理国家大事的人。那么,甲文的“闲人”又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请简要评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改)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改)

(注)①崇阜(fù):高山。②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沿着。③杠:独木桥。④钱氏有国:指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的吴越国。⑤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镇守苏州时大建园亭。⑥榜:驾船。⑦苏舜钦,宋诗人,号沧浪翁,庆历中支持范仲淹改革,遭反对派诬陷,被罢官,退居苏州沧浪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乎城中     佛印绝弥勒
B.与风月为宜   水清冽
C.鱼鸟共
D.返思之汩汩荣辱之场   寻所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小题4】和柳宗元一样,苏舜钦也在文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情感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