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 ”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 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本诗几处地名连用,先是“峨眉山”,再是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再到三峡,最后到渝州,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
【小题2】请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小题2】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历来为后人称道,其精妙之处主要表现为哪三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这首诗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诗中连用五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平羌江、________________、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极为精巧,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人”“流”二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夜发吴门

赵孟頫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

多情最是吴门月,又送行人下秀州

(乙)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夷游:迟疑不前,从容不迫。②秀州:今浙江嘉兴一带。
【小题1】(甲)诗中“吴中舟楫好夷游”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小题2】(乙)诗中“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中的“君”,有人认为是指“月”,有人认为是指“故乡故人”,还有人认为是指“国君(即皇帝)”。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3】赵孟頫“夜发吴门”,李白“夜发清溪”,两位诗人借“夜发”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长江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1)引凄异____
(2)渡远门外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中
B.沿溯阻/巘多生怪柏
C.虽乘御风/猛浪若
D.哀久觉/蝉则千不穷
【小题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都是相连的山,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春冬季节,________
【小题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长江风光随地势不同而变化万千,三峡壮丽雄奇,郦道元用“____”(原文语句回答)表现了群山的高峻;江水冲出荆门山口,进入汉江平原,李白写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楚地____的特征。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诗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标明作者在官场屡受挫折,决意逃离政治的羁绊,浪迹天涯,享受自由的人生。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悼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古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小题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用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不辞劳苦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出诗人离开故乡后新鲜、欣喜的体验。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选自《明清诗赏析》)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而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D.尾联直抒胸臆,“送”字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故乡水”人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
【小题2】古人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颔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