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小题2】这首诗融情于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小题1】请赏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妙处。
【小题2】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话言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画面。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小题2】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______________图;第二幅是______________图。
【小题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2)这首诗的颔联是哪两句?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川所作。一个“____”字,化静为动,表现两岸静止的群山与开阔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景象。江面上,有飞天明镜般的月亮。天空中,有______般的壮丽云霞。
【小题2】《黄鹤楼》和《渡荆门送别》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本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小题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诗阅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题目。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三、四两句诗人借月抒怀,这一片“愁心”中包含着诗人的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