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用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不辞劳苦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出诗人离开故乡后新鲜、欣喜的体验。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选自《明清诗赏析》)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0 05:1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1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2几时?安能蹀躞3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昵?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昵。
【小题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鲍照先写了十八首《拟行路难》。李白从鲍照的创作中,受到影响和启迪,也写了三首《行路难》。请你阅读以上两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李诗和鲍诗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伤和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愤懑之情。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出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与下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C.“拔剑击柱长叹息”与“拔剑四顾心茫然”都是通过“拔剑”的动作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心情,前者“击柱”“长叹息”显得焦躁悲观,后者只是“四顾”显得平静积极。
D.变五言“对案不能食”为七言“停杯投箸不能食”,增加“停杯”和“投箸”两个动作细节,来写“不能食”,来写美味佳酿都无法下咽,更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小题2】李白《行路难(其一)》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两诗的风格与内容近似,但两诗的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所表现出的思想情绪又有所不同,请你说说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