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_________ ;⑤D中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⑥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 (填序号)
A.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已知:
样品质量为
克,E中增重为
克,D中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
克,A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克,以下数据中能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_ )
A.
、
B.
、
C.
、
(3)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
(1)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是
A.先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
B.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C.打开活塞滴加盐酸和点燃酒精灯加热,谁先谁后都可以
(2)已知:





A.






A.![]() ![]() |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若气体A为纯净物,则A是____,黑色粉末B是___。
(2)若固体B为纯净物,则A是____,黑色粉末是CuO。

(1)若气体A为纯净物,则A是____,黑色粉末B是___。
(2)若固体B为纯净物,则A是____,黑色粉末是CuO。
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装置。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吸收)。
(1)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一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

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吸收)。
(1)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一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H2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入H2 |
B.稀释浓硫酸实验中,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C.固体药物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
D.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置于烧杯中央 |
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试回答:
(1)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有无影响? 。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
(3)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4)若实验设计中没有乙装置,得出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偏大”或“偏小”)

根据上图试回答:
(1)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有无影响? 。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
(3)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4)若实验设计中没有乙装置,得出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偏大”或“偏小”)
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善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基本要素。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回答下列两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1)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测定KClO3和KCl混合粉末中KClO3的含量。

①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②若未待气体恢复至室温时读数,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③在操作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得的实验结果仍可能偏小,原因是 ;
(2)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① ;
③ 。
(1)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测定KClO3和KCl混合粉末中KClO3的含量。

①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②若未待气体恢复至室温时读数,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③在操作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得的实验结果仍可能偏小,原因是 ;
(2)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① ;
③ 。
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正确连接的仪器依次是:气体→A→B→C,气体从装置C的___________(填“a”或“b ”)接可进入;实验过程分析如下:

装置A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确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___________气体。

装置A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确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___________气体。
某科学兴趣小组按图甲实验方法,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 _____。
(2)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 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3)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图乙),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 _______。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 _____。
(2)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 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 | B.40︰3 | C.48︰3 |
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
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
③ 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 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
③ 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 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只有①② |
科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方框中连接的是装置C和D,目的是进行尾气处理,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接口字母表示)
(2)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方框中连接的是装置C和D,目的是进行尾气处理,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接口字母表示)
(2)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