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课外活动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做炼铁原理的实验,同时检测氧化铁矿的纯度(假设矿石不含其他与CO反应的成分),并除去尾气。CO用H2C2O4(乙二酸)
====CO2↑+CO↑+H2O来制取。与Fe2O3反应的CO需纯净、干燥。

(1)若所制的气体的流向为从左向右时,下列仪器组装连接的顺序是(用a,b……表示): ;
(2)装置乙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先熄灭 处的酒精灯,再熄灭 处的酒精灯,其主要原因是 ;
(4)为了保护环境,怎样处理仪器末端导出的CO(写出具体方法): _;
(5)实验前氧化铁矿粉末的质量为ag,实验后测得乙和丙的质量分别增加了yg和zg,则氧化铁矿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1)若所制的气体的流向为从左向右时,下列仪器组装连接的顺序是(用a,b……表示): ;
(2)装置乙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先熄灭 处的酒精灯,再熄灭 处的酒精灯,其主要原因是 ;
(4)为了保护环境,怎样处理仪器末端导出的CO(写出具体方法): _;
(5)实验前氧化铁矿粉末的质量为ag,实验后测得乙和丙的质量分别增加了yg和zg,则氧化铁矿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该反应来制取CO,并还原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择:

(1)用甲酸滴入浓硫酸的方法制取CO,应选________(填序号)装置;如果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甲酸气体,最好选择上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洗气。
(2)用上述方法制取的CO还原氧化铁,并检验气体产物,则所选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G—H—____—____(填字母)。
(3)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__________。


(1)用甲酸滴入浓硫酸的方法制取CO,应选________(填序号)装置;如果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甲酸气体,最好选择上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洗气。
(2)用上述方法制取的CO还原氧化铁,并检验气体产物,则所选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G—H—____—____(填字母)。
(3)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__________。
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

(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
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 。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B中固体质量(g) | 6.66 | 5.20 | 4.80 | 4.80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 。
下列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通过观察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 。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反应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从操作步骤看,A、B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2)我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草酸和浓硫酸制取一氧化碳,并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同时检验生存物,实验装置如图.F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其次还有的主要作用是 。

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探究与分析: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称取9.0 g氧化铁和1.2 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据此可知木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一定生成了 气体。E处的酒精灯的作用 。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 ,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据此可知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质量分别为 。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探究与分析: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称取9.0 g氧化铁和1.2 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据此可知木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一定生成了 气体。E处的酒精灯的作用 。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 ,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据此可知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质量分别为 。
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 简 答 |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 |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学习模式为: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2)小徐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1)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2)小徐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2010年3月1日起《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杭州市的一家网络公司特地装了高科技的禁烟设备——烟雾探测器。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欲对香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检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对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他们设计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酚酞试液、氧化铜。

(1)装置①和装置⑤完全相同,但作用不同,装置①的作用 。
(2)装置②的作用是 ;装置⑥的作用是 。
(3)判断一氧化碳气体存在的依据是 。

(1)装置①和装置⑤完全相同,但作用不同,装置①的作用 。
(2)装置②的作用是 ;装置⑥的作用是 。
(3)判断一氧化碳气体存在的依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