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实验小组进行一氧化碳性质实验,操作如下(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良好).

步骤1:取甲、乙两支注射器,用甲抽取一氧化碳,乙排净空气,待用。
步骤2:将固定在橡胶塞上的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后,立即伸入硬质玻璃管中,塞紧橡胶塞。
步骤3:将乙插入硬质玻璃管中,快速抽空管内空气后拔掉。
步骤4:迅速将甲插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现象。
(1)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步骤3将玻璃管中空气抽空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
(3)推测并描述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步骤1:取甲、乙两支注射器,用甲抽取一氧化碳,乙排净空气,待用。
步骤2:将固定在橡胶塞上的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后,立即伸入硬质玻璃管中,塞紧橡胶塞。
步骤3:将乙插入硬质玻璃管中,快速抽空管内空气后拔掉。
步骤4:迅速将甲插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现象。
(1)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步骤3将玻璃管中空气抽空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
(3)推测并描述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小南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为了测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南先称出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出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则M1-M2的值是表示________。
(3)小南完成试验后,觉得实验装置还有缺陷,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________。

(1)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为了测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南先称出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出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则M1-M2的值是表示________。
(3)小南完成试验后,觉得实验装置还有缺陷,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把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Zn
H2
Cu
方案二:CuO
CuSO4
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 ②产品纯净③步骤简单、方便 ④操作安全
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方案一:Zn


方案二:CuO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 ②产品纯净③步骤简单、方便 ④操作安全
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占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鋈属于金属材料 |
B.经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
C.Ni2S3中镍元素呈+3价 |
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
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沸。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________ 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锅粉末进行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沸。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________ 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锅粉末进行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某教师提供下列仪器和药品(铁架台等未画出),让学生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确认氧化铜被还原为铜的现象是_____,确认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3)某学生在实验后发现所得的固体中除有一种紫红色物质外,还有一种砖红色物质,产生疑问。后在查阅有关资料中,找到这样的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氢气将氧化铜还原为氧化亚铜(Cu2O)(砖红色)2CuO+H2
Cu2O+H2O,第二步,氧化亚铜与氢气继续反应生成铜(紫红色)Cu2O+H2
2Cu+H2O,根据这个知识,请分析该学生在这次实验中所得该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 部分氧化铜没有被还原 B 反应中加热时间不够 C 停止加热后铜又被氧化为氧化亚铜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确认氧化铜被还原为铜的现象是_____,确认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3)某学生在实验后发现所得的固体中除有一种紫红色物质外,还有一种砖红色物质,产生疑问。后在查阅有关资料中,找到这样的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氢气将氧化铜还原为氧化亚铜(Cu2O)(砖红色)2CuO+H2


A 部分氧化铜没有被还原 B 反应中加热时间不够 C 停止加热后铜又被氧化为氧化亚铜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明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明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________(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仅根据如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________。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________→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________(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仅根据如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________。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________→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金属钛(Ti)是重要的航空航天材料。它可用TiO2与Si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Si
SiO2+Ti。你认为该反应的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无法确定 |
为测定某赤铁矿石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
(1)赤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画出赤铁矿中铁元素质量随一氧化碳的通入量变化的曲线。
________
(3)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_______
(4)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克,写出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吸收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溶液总质量/g | 100 | 103.3 | 106.6 | 106.6 |
(1)赤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画出赤铁矿中铁元素质量随一氧化碳的通入量变化的曲线。

(3)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_______
(4)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克,写出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图所示:
Fe2O3
Fe3O4
FeO
Fe
红棕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g和1.2g,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g黑色固体B。

(1)求气体A的质量。______
(2)求白色沉淀的质量。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Fe2O3



红棕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g和1.2g,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g黑色固体B。

(1)求气体A的质量。______
(2)求白色沉淀的质量。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