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实验室用于气体制备的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实验室中能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且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放生装置是_________ ;要想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需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__ 色。
(5)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2)实验室中能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且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放生装置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
(5)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1)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CO2的装置。

(1)指出仪器名称:A ;B ;C 。
(2)如果用该装置制CO2,那么如何证明C中已集满CO2? 。
(3)已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
(4)使用该装置时应注意: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 。
②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的 。

(1)指出仪器名称:A ;B ;C 。
(2)如果用该装置制CO2,那么如何证明C中已集满CO2? 。
(3)已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
(4)使用该装置时应注意: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 。
②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的 。
下列哪一个事实能够说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CO2而不是N2?
A.集气瓶放在桌上,瓶中气体是无色的 |
B.闻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
D.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
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人工降雨![]() |
B.植物光合作用![]() |
C.制化肥、纯碱![]() |
D.灭火器灭火![]() |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液态CO2立即变成气态CO2,喷洒在燃烧物火焰上灭火时,对此过程的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CO2降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
B.CO2由液态变气态时,从周围吸热 |
C.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D.CO2由液体变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
表一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表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一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其他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 (写出一点即可)。
表一
| CO2 | 空气 |
25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热 | 0.684千焦/(千克·℃) | 0.72千焦/(千克·℃) |
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密度 | 1.96克/升 | 1.29克/升 |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表二
时刻 | 9:23 | 9:28 | 9:33 | 9:38 | 9:43 | 9:48 |
甲瓶温度(℃) | 13.0 | 19.8 | 23.5 | 26.0 | 26.4 | 27.0 |
乙瓶温度(℃) | 13.0 | 19.0 | 22.8 | 25.0 | 26.0 | 26.5 |
时刻 | 9:53 | 9:58 | 10:03 | 10:08 | 10:13 | |
甲瓶温度(℃) | 27.0 | 27.8 | 28.0 | 28.0 | 28.1 | |
乙瓶温度(℃) | 26.5 | 27.4 | 27.9 | 28.0 | 28.1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一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其他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 (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