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课外活动,学生利如图所示的材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前,杠杆已调至平衡。

杆已调至平衡,实验中,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_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实验后,再往集气瓶中滴入少量_____溶液,杠杆慢慢恢复平衡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你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两条性质)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晨利用如图装置进行 CO2性质研究,注射器内装的是足量稀盐酸,硬质玻璃管中有四个棉球,期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把大理石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钠粉末则反应速度太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B.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则反应速率太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D.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柯做了下面两个趣味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
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_____
(2)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小刚同学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 U 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 U 形管左端的液面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_____对实验的干扰。
(3)请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科学合理的是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
B.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可能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推动注射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2)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