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蒸发
C.氧气验满
D. 过滤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晨和小萍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 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她们进行了如下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21%)

(设计实验):小晨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 25 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 3 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 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___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 3 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萍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 48.7%。则小晨在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装水的体积分数是_____。(保留整数)
(继续探究):小萍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科学实验小组需制备氧气,结合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其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实验室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2)乙同学欲在KClO3固体中加入KMnO4粉末共热,以较快制备较多量的O2,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在科学拓展课程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要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多少”的实验探究。

(1)该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试管中。开始加热时,要让试管受热均匀,具体操作是_____。
(2)有同学认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更好,其理由是____。
(3)根据实验要求,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得到1号瓶,用利用这种方法依次得到2-4号瓶。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到现象如下:
1号瓶
(收集34%的氧气)
2号瓶
(收集35%的氧气)
1号瓶
(收集36%的氧气)
1号瓶
(收集37%的氧气)
不复燃
不复燃,但很亮
很亮,复燃
立即复燃
 
有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其他同学立即反对,原因是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_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亮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多少。实验中发现测量值明显高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值。据此,他们展开了讨论。

(1)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小科认为要重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写出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_________。
(3)小妍认为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以下是他记录的部分,会引起测量值偏大的有(________)
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B.试管未冷却至室温后就进行读数
C.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
(4)改进实验后重新测量仍然出现以上结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查阅资料后确定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分解引起。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溶液呈深绿色。他们对试管内的物质充分加热,再将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发现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锰,滤液呈无色。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两位同学提出两种观点:
小科: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锰,说明超出部分的氧气全部由锰酸钾分解的。小妍:滤液呈无色,说明超出部分的氧气全部由锰酸钾分解的。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请任选一种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实验考察中,小应抽中的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

(1)在上图所示的器材中,他要完成本实验,应选择______。
(2)小应组装装置后,开始实验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反应器破裂,且在反应器中发现一些水,他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
(3)完全反映后他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干燥、称量,发现滤渣的质量与反应前所取的二氧化锰的质量相等,由此得出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若作为监考老师,你认为该结论是否严密_______。(选择“是”或“否”)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1)氧气的制备: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
(2)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为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判断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Ⅱ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________(填字母)。
x.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y.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z.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Ⅲ装置A、B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A、B两个装置,指出B装置的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图2装置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请补充液体反应物及导管,将下面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