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氧气的物理性质
-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 氧气的收集方法
- 氧气的制取装置
-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 氧气的工业制法
-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 氧气的用途
- 氧气的化学性质
-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单质X、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___的高锰酸钾溶液遇单质 X 燃烧生成的气体褪为无色,该气体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则单质X是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防止酸雨的形成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只写一种 )
(2)某同学取一支试管,加入10%的_______溶液,放入三根火柴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_作用。
(3)已知氯酸钾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氯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_________的高锰酸钾溶液遇单质 X 燃烧生成的气体褪为无色,该气体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则单质X是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防止酸雨的形成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只写一种 )
(2)某同学取一支试管,加入10%的_______溶液,放入三根火柴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_作用。
(3)已知氯酸钾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氯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
A导管口有气泡即收集
B导管口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导管口有很多气泡放出时收集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 |||
0.1克![]() | 0.2克![]() | 0.3克![]() | 0.4克![]() | |
40 | 49 | 61 | 75 | 86 |
80 | 77 | 87 | 90 | 92 |
120 | 49 | 92 | 92 | 92 |
160 | 92 | 92 | 92 | 92 |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期是
A导管口有气泡即收集
B导管口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导管口有很多气泡放出时收集
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


A.铁和稀盐酸 | B.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
C.生石灰和硫酸铵溶液 | D.碳酸钙和稀硫酸 |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
A.②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途径A、B、C、E、F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__________(填序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1)途径A、B、C、E、F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__________(填序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
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
的密度为
)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和
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 。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
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
和
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 。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实验序号 | 1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 | | | |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通常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三种物质来制取氧气。你认为用以上的__________来制取氧气时,更能体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理由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D.![]() | E.![]() | F.![]()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通常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三种物质来制取氧气。你认为用以上的__________来制取氧气时,更能体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理由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突然破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当观察到E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飞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 B 铁丝生锈
C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 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突然破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当观察到E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飞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 B 铁丝生锈
C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 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取4份等质量的
,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
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下:
已知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物质 | 无 | ![]() | ![]() | Mn |
产生氧气的质量/g | 0 | ![]() | ![]() | ![]() |
不溶物的质量/g | 0 | ![]() | ![]() | ![]() |
已知

A.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 |
B.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 |
C.![]() ![]() |
D.不加入其他物质时,![]() |